頭條揭密》脫美親德 中國調整社會發展模式創建共同富裕

近20年來中國工業與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與德國之間密切的往來,其中梅克爾執政長達15年是重要因素,不過梅克爾卸任後將會有不小的改變。(圖/路透)

今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次的講話中提及「共同富裕」的國家政策目標,並隨之推行了大量的財經、金融、教育、社會保障政策等等。一時之間令國外的觀察人士眼光瞭亂,但在許多大陸的專家看來,這正是中國積累30多年來改革開放政策經驗的一次重要的修正:改革開放大方針不變,但過去20多年的偏向美式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模式進行調整,轉向帶有更多社會主義成分的德國模式,以創建共同富裕與均衡發展的公平社會迎向建政百年(2049)的歷史新階段。

有媒體粗略統計,「共同富裕」一詞在今年以來習近平的各類正式講話中出現了65次,相關對中共中央政策的解讀文章中也提及,這不只是中共第1代領導人毛澤東在50年代就提及的理想,在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推動歷史性的「改革開放」政策時也多次提及此一目標。

近20年來中德之間的交往讓雙方的經濟發展都有顯著的成果,中國從德國獲得的技術協助自身工業升級,中國龐大的市場則助力德國渡過合併期的陣痛。圖爲2017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峰會上。(圖/新華社)

從習近平執掌中共中央以來,仍延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而過去改革開放政策強調的是放開一切意識形態的約束,使用一切可以發展生產力的手段「摸着石頭過河」,確實也達到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過去邊做邊調整,摸石頭也摸了30多年,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以現在中國經濟體量來說,確實有條件做一些更大膽、更有前瞻性的調整。

於是從去年底中國成功控制新冠疫情之後,一連串的新政策愈邁步子愈大。其中包括調整金融體系結構、加強規範大企業營運方式、商業市場反壟斷毫不手軟、擴大要求企業社會責任、強調商業競爭的規範化、以更多的公平原則取代更大的發展速度,不再刻意扶植私營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轉向鼓勵多元化企業形成內部良性競爭機制,製造服務金融各產業均衡發展避免產業空心化。

住房是大陸民衆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目前最嚴重的社會矛盾焦點之一。大陸連着數年打擊房地產炒作,但成效並不顯著。雖然民間對於德國的住房政策有極多的討論,但政策轉型確有不少困難。(圖/中新社)

在攸關民生與社會方面,首先開展被爲民生3座大山的教育、住房、養老等改革,其中將野蠻生長的民間私教體系嚴格規範,明確教育國家化的走向,重視技職教育與學術教育雙軌並行;打擊房地產炒作;加強養老及社會保障因應老齡化社會來;重視經濟成果的分配等等。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最近2年的政策方向出現一個明顯的趨向:即是從過去比較傾向於自由放任的美式資本主義調整到國家更多幹預企業營運與社會分配的過程。許多專家認爲,這種政策轉化的過程與兩件事有關,一是21世紀初美國幾次的金融危機與產業空心化問題給全球帶來的慘痛經驗,二是與德國(特別是冷戰後合併的德國)更多的經濟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有極大收穫。

大陸青年最羨幕德國的是全公費教育與公租房政策,很多大陸知識份子認爲,就這一點來說,德國比大陸更具有社會主義特色。(圖/中新社)

在大陸上普遍來說,多數人對近20年來與德國交往後的經驗是極有好感的,這其中當然也與梅克爾執政有極大關係。梅克爾以務實的態度對待中國,同時德國的工業技術也深獲中國官方與民間的喜愛,兩國之間經貿關係快速成長,德國獲得中國市場的支撐,中國也獲得德國工業技術奧援。不只中德之間因經貿與投資交流獲益,大陸商人與學者也對德國推行極具社會主義傾向的政策極有好感,尤其是在國家化的教育體系、住房政策、所得分配、養老與社會福利措施等等。

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多次訪問中國大陸,她任期內中德關係快速發展,而且應該是全球各國領導人當中,在中國大陸聲望最高的一位。圖爲2019年梅克爾在華中科技大學演講。(圖/中新社)

雖然多數大陸專家不認爲德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爲德國有多黨制、政黨輪替與民主選舉,但德國在生活保障、社會分配、限制大企業等方面,完全是許多大陸民衆心目中的社會主義理想生活方式。由於梅克爾對中國抱以厚望,也格外友善,加上德國的工業技術對中國幫助不少,美國發展模式不只陷入停頓且危機重重,因此放棄美式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調整爲類似德國有更多社會主義成分的發展模式。

當然,中國不可能完全照抄德國現有的模式,畢竟兩國國情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德國許多政策成果是中國人所渴望的,因此也能當作目標來追求,具體政策做法可以學習,也可以供作參考。走了30年的改革開放,發現了美國發展模式的問題,也看到德國發展模式的好處,未來至少得按過去的經驗來調整,如果要判斷北京未來會推出什麼新的改革方案,應該可以看看德國怎麼做,或許能有個方向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