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核技術」!防護服滅菌2周→1天...完全零污染

醫護貨源告急。(圖/路透社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最緊缺的還是醫用防護服。」新冠疫情下,各地醫療物資需求進入「戰時模式」,而「核技術」的投入大幅縮短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產週期。被業內人士喻爲「就像曬太陽」的輻照滅菌,將醫用防護服滅菌耗時從2周縮短到一天,且沒有殘留問題,也不會有放射性污染

據《澎湃新聞》報導,24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指出,目前醫用防護服日產量已經達到20多萬套。然而,爲何一線醫院的防護服資源依然吃緊?究其原因,從具備產能到投入市場,防護服生產面臨無法跳過且頗爲耗時的最後環節消毒滅菌。

▲「環氧乙烷薰蒸滅菌」過程動畫演示圖。(圖/澎湃新聞)

目前,國標醫用防護服生產大多采用「環氧乙烷薰蒸滅菌」,經此方法滅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帶有化學殘留,必須經過7到14天解析,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達到安全含量標準後才能合格出廠。這一解析時間差的存在,正是如今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仍供不應求的重要原因。

需求進入「戰時模式」後,核技術的投入,大幅縮短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產週期,傳統的環氧乙烷滅菌通常以天爲單位,輻照滅菌則是以小時作單位。

被業內人士喻爲「就像曬太陽」的輻照滅菌,利用鈷源發出的ϒ射線加速器產生高能電子束照射被滅菌物品,由於ϒ射線及電子束具有穿透力,能改變物品中的微生物結構從而實現殺菌

▼ 輻照滅菌過程動畫演示圖。(圖/澎湃新聞)

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四清介紹稱,該公司一條產線1小時的輻射滅菌能力在一百多箱,按每箱裝載30件防護服計算,若產線24小時運轉,每天大致可完成10萬件左右的一次性防護服滅菌任務。另外,北京金輝公司截至目前,已完成40萬套醫用防護服輻照滅菌工作。

▼上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從運抵北京金輝公司到完成滅菌等待運走,僅用了6小時。(圖/澎湃新聞)

輻照滅菌後的貨物會不會有副作用?對此,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麗莉指出,比較環氧乙烷滅菌法與輻照滅菌法發現,使用環氧乙烷有環保的要求,且不管怎麼解析,終究會有環氧乙烷分子的殘留。

郭麗莉表示,「相比之下,輻照滅菌的方式完全沒有殘留問題。因爲它是利用射線,物品只是接收了射線的能量而已,是個物理滅菌過程,不添加化學物質,與放射性物質並沒有直接接觸,所以既沒有化學殘留,也不會有放射性污染。」

中國同輻總工程師杜進用「安全、環保、高效、可靠」8個字,來概括醫療設施輻照滅菌的優勢,「目前食品的滅菌與保鮮、適合於輻照的醫療產品的滅菌很多是通過輻照方法完成的,輻照產品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中廣核技的輻照滅菌生產線開足馬力。(圖/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