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升空記

就在9天前的5月20日,即將發射的天舟二號因技術原因推遲實施,發射場全體科技人員叫響“爲了任務不惜一切、爲了任務義無反顧”的戰鬥口號。

19日至21日,供氣系統指揮員騰達帶領崗位人員持續提供高壓空氣、氮氣氦氣保障,連續奮戰三天兩夜近58個小時

時間賽跑,與問題較勁。

29日上午9時許,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已經進入射前負12小時程序,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體科技人員各就各位,又一個“大國重器”即將從這裡走向深空

塔架旁,高大威猛長征七號火箭劍指蒼穹,低溫加註團隊在爲最後的加註做準備。

“已經加註的推進劑必須在24小時內泄回……”在任務推遲實施的過程中,發射場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燃料泄回。總體動力兼一級動力指揮員王磊,三天四夜鉚在一線,高效指揮幾個分系統開展推進劑泄回工作,泄回結束後又第一時間返回前端,與崗位人員一同撤收。累了就趴一會兒,餓了就扒兩口飯吃,連續工作70個小時以上,王磊終於帶領大家完成了這項極度危險的工作。

幾公里外,技術部氣象水文室副主任黨建濤緊盯着電腦屏幕上的各類氣象數據,工作機房內,技術人員爭分奪秒,一刻不停。爲了給天舟二號的窄窗口發射提供分時分段、精細精確的氣象保障,連日來,他們針對雷電強降水淺層風、高空風等影響發射的重要天氣因素,進行專題技術研究和氣候背景特徵分析利用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實施發射場區精細化預報,爲火箭騰飛覓得“最美天窗”。

爲確保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此次任務發射窗口僅有120秒。原來,發射窗口是指允許火箭發射的時間範圍,一般情況下,任務的發射窗口往往有多個時間段。“但由於此次發射的天舟二號要與天和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爲了保證其在入軌時與‘牽手對象’處在同一個軌道面上,對發射精度的要求會更高。”天舟二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說。

在測試發射大廳,專家們聚精會神,迎接即將到來的歷史時刻調度員和技術人員全神貫注,進行着最後的狀態檢查和複覈確認……

隨着“嘀嗒”一聲,指針走到了20時2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王宇亮的口令響徹發射場區,這是這位年輕的航天人第一次擔任“01”重任。

加註指揮員朱凱祥檢查設備清點人員,向安全區域撤離。起飛重量近600噸的長征七號火箭,就是由他們進行液氧煤油加註的。

“各號注意,15分鐘準備!”

20時40分,伴隨着倒計時口令,人們的神經再次緊繃。

此時,坐在指揮大廳裡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鄧洪勤目不轉睛地盯着大屏影像裡的火箭頂部,除了貨物和各類設備,天舟二號還攜帶了空間站的“食糧”――推進劑。

“在軌加註是指在空間軌道上利用服務航天器對目標航天器進行推進劑補給的在軌操作,其作用被形象地稱爲‘太空加油’。”鄧洪勤表示,空間站要維持軌道高度,就必須消耗燃料來獲得上升推力,因此“天舟”飛船的“太空加油”技術十分重要,它使得建設長期駐留、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成爲可能。

“各號注意,5分鐘準備!”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指控大樓、測控點號、觀禮臺上的所有人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緊緊盯着即將騰飛的火箭。

“5、4、3、2、1,點火!”

20時55分,烈焰噴薄而出,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火箭託舉着天舟二號騰空而起,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飛向無垠的宇宙。

在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航天測控人的目光繼續緊盯着穿越天際的天舟二號。

“火箭飛行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

包括銅鼓測控站西沙觀測站等各方測控點,接力把火箭飛行數據實時傳來。

約175秒,火箭助推器分離。

約217秒,拋整流罩

約604秒,船箭分離。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文昌航天發射場再一次見證歷史、創造歷史!

指揮大廳裡,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在場的人們緊緊相擁,慶賀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航天報國、航天強國是航天人的初心使命,我們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在一次次追夢奮鬥中不斷創造更多中國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

今夜,中國航天奏響了築夢“太空之家”的新樂章

(本報記者 章文 本報通訊員 黃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