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地表最快的男人 腳穿MIT

文‧鄧凱元 攝影‧劉國泰

製造水準媲美鴻海、精緻度可比藝術品世界十大運動品牌中,有9家的專業運動鞋鞋底是由臺中太平的欣展工業生產。世界跑最快的男人「閃電」波爾特、德國足球明星戈策,腳上都是MIT。

臺中太平區,一家不起眼的平房工廠,竟藏着全球知名運動品牌,Nike、愛迪達、Puma、Under Armour(UA)、美津濃(Mizuno)運動鞋的秘密。

不論奧運百米紀錄保持人、世界盃足球賽球員,都穿欣展所生產的專業運動鞋。

在2008年北京奧運奪下短跑奧運金牌牙買加「閃電」波爾特(Usain Bolt),是地表上跑得最快的男人,他腳上所穿的那雙鞋,就是欣展製造。2014年世足賽,德國國家隊明星中場戈策(Mario Götze)在決賽德國隊踢進決勝球時,腳上的那雙足球鞋,也是欣展制。

現在,世界十大運動品牌中,有9家都找欣展工業做專業鞋鞋底。欣展董事長楊國顯解釋,棒球、足球、高爾夫、田徑所用的鞋,和普通的運動鞋不一樣,稱之爲專業鞋。而專業運動鞋需要承受運動員強度的動作,因此鞋底所需的強度遠高於一般運動鞋。

以足球爲例,每場比賽專業運動員要奔跑近十公里的距離,還不時要急停與轉向,足球鞋底要承受數倍於體重的重量。因此,球星們的鞋子絕對不能出任何狀況,品質要求極高。

鞋帶眼扣」開始練功

欣展就是專門生產這種鞋底的企業。

楊國顯說,一雙專業運動鞋在穿到運動員腳上以前,要在零下20度到26度溫度下,經過幾萬次凹折測試。

在成爲一線大廠的專業鞋底主要供應商之前,欣展走了5年的辛苦路。

初期,欣展做的是一顆只値臺幣7毛,用在鞋舌旁,加強鞋帶穿孔強度的「眼扣」。

楊國顯說,1988年欣展剛成立時,在品牌間沒有知名度,資金與設備也不足,只能做小的塑膠配件,如眼扣和飾片等。從小配件開始練兵,欣展花了5年,才和二線品牌客戶建立起信任度,慢慢通過大廠的認證,走上專業鞋底的道路。

「我們一步一腳印,從塑膠片開始做,那些品牌一開始也不會給你做大底(鞋底),這是要品牌認證的。我們的設備與技術在那幾年都有提高,纔有大底讓你做,現在幫愛迪達做大底有兩間,一間在德國,一間就是我們,」楊國顯說。

提升價值 不靠低價取勝

曾經與欣展產學合作,成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黃聖傑強調,一線運動品牌對於產品的品質與交期都很嚴苛,讓欣展在開模與塑膠射出,練就了媲美鴻海等科技業的製造水準。

他也強調,做大廠的鞋底比起做iPhone,並不會比較簡單。而且,不像iPhone塑膠射出是做硬的材料,鞋材是軟的,「軟的塑膠材質更難生產。」

從簡單的產品開始,不斷靠研發往難度高的市場移動,也造就欣展在一線品牌眼中的地位。

現在,欣展每年就供應上千萬雙的專業鞋底。

然而,黃聖傑也提到,一直以來中國也有不少業者,希望能跨入專業鞋底的製造。

楊國顯因應的策略,是不斷開發新設備,提升欣展在產業鏈中的價值,而不是光靠低價取勝。

曾協助欣展開發模具與塑膠射出技術,黃聖傑說,欣展在電腦輔助分析模具、數位工具、塑膠射出成型等領域,也都投入研發。

引進3D列印、機器手臂

近年來,欣展還自主開發了3D列印設備,取代速度慢、原料成本高的以色列3D列印機臺,大幅縮短品牌商從設計圖後,實際能收到產品的工作期程

楊國顯認爲,臺灣製鞋產業要學習合縱連橫的精神,不能單打獨鬥,同業間要建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提升臺灣整體制鞋產業在品牌商眼中的價值與不可取代性。

「我們不斷研發新產品,不只把自己當成供應廠商而已。我們的信念是,把鞋子做成一種藝術品,提升產品的精緻度,藉此和品牌商維持溫度,」楊國顯說。

楊國顯提到,製鞋產業常被認爲是傳統產業,臺灣最頂尖的人才都優先到科技業,但臺灣的製鞋業亟需懂工業工程、工程塑膠、自動化機械與高分子的專業人才

楊國顯認爲,製鞋產業早已不是傳統產業,也不像科技產業景氣波動影響甚劇,只要鞋做得好,景氣就算不好,人還是會買鞋

「我們要把鞋子做得像藝術品一樣,讓消費者對我們的鞋底愛不釋手,」楊國顯說。…(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03期 )

【延伸閱讀】

■ 9年抗日成功 奧運20位選手拿臺灣製造球拍

■ 2016年高薪族排行榜 什麼科系畢業起薪最高?

■ 你主管很弱的10個跡象

■ 消除體脂肪,飯後關鍵30分鐘

■ 「假的!」「暫時的!」原來有妙用......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