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繁殖快 水上螺屍成河

嘉義水上鄉南和村一處灌溉溝渠發現大量福壽螺螺類屍體螺屍成河長達1、200公尺,景象駭人。(嘉義縣議員林緗亭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議員林緗亭16日會勘時,意外在水上鄉南和村一處灌溉溝渠發現大量福壽螺等螺類屍體,螺屍成河長達1、200公尺,景象嚇人,農委會農業試驗博士吳永培表示,會出現如此大量螺屍,應該跟天熱螺卵孵化快有關,且因族羣增生太快,食物不夠,福壽螺纔會集體餓死。

林緗亭昨與縣府人員會勘農水路改善工程時,驚見一旁的灌溉溝渠塞滿一層福壽螺、田螺屍體,「第一次看到螺屍成河真的是怵目驚心」,林緗亭說,雖然農民解釋這是常見的狀況,但螺屍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一定會受不了。

稻米育種專家吳永培解釋,一般福壽螺會從灌溉溝渠進入稻田,通常插秧前後會施藥防治,並在進水口加裝阻隔網、欄阻止福壽螺入侵農田,因二期稻插秧時氣溫較高,福壽螺活動力強,繁殖快,危害會比一期稻嚴重,所以防治後出現螺屍的機率也較高。

另有農民指出,福壽螺死了以後螺肉會爛掉,螺殼變輕就會被排出田裡,可能是下雨水流把螺屍往下游帶,又全堆積在一塊,纔會出現「螺屍河」,不過,吳永培認爲,死螺數量太多,推測這些福壽螺本來就在溝渠內繁殖、生長結果增生太多食物不夠,才活活被餓死,與施藥不一定有絕對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