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小燕鷗繁殖季 籲立霧溪河口沙洲勿進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3日表示,最近鳥會志工發現有沙灘車及民衆車輛開進立霧溪河口沙洲,嚴重影響二級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孵蛋及育雛。(朱何宗提供)中央社

花蓮縣立霧溪每年4到8月是二級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繁殖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呼籲民衆,勿把車輛開進河口沙洲,以免輾壓到鳥蛋及幼鳥,也不可以把蛋撿走。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發佈新聞稿表示,最近鳥會志工發現有沙灘車及民衆車輛開進立霧溪河口沙洲,嚴重影響小燕鷗孵蛋及育雛,去年也曾發現沙灘車輾壓破蛋及民衆撿拾鳥蛋情形,花蓮縣政府爲此在立霧溪與花蓮溪出海口強化告示牌設施,提醒人車勿入。

花蓮分署呼籲民衆,一同愛護小燕鷗生態環境,讓這一羣可愛的嬌客可以順利繁殖成長,花蓮分署已在周邊路段加裝監視器抓違規,並派遣森林護管員加強巡視,遏止不法行爲,請民衆一起守護完整河口生態環境。

花蓮分署表示,小燕鷗是臺灣夏候鳥,體型小巧、體長約22-28公分,夏季時嘴喙呈黃色,先端黑色,腳橙黃色,身體爲灰白色,背部灰色,頭頂、後頸及過眼線黑色,額前形成一塊三角形白斑,辨認度極高。

花蓮縣野鳥學會總幹事何瑞暘表示,小燕鷗在立霧溪口沙洲集體築巢,母鳥將蛋產在較大的卵石間,底下有碎石和草木、沙子等巢材提高溼度,每巢約下1到3顆蛋,蛋陸續孵化後,等到7、8月雛鳥羽翼豐滿,就會和親鳥一起飛往南半球澳洲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