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旋風來臺》黃奎博/美國拜登派非正式訪團來臺的「貓膩」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

美國拜登(Joe Biden, Jr.)總統遣「非官方」訪團前來臺灣事關美國《臺灣關係法》通過42週年。

42週年不是逢5或逢10的整數,而且新聞露出當天,亦即本(4)月14日,訪團已經抵臺了,這樣的安排極爲少見。

▲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與拜登(Joe Biden)私交甚篤是美國政壇公開的秘密。(圖/美聯社

訪團成員以拜登好友、前美國聯邦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爲首,還包括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代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的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凱瑞訪陸 陶德訪臺 拜登想什麼?

阿米塔吉和史坦伯格是外交老手,與美國這幾屆的政府互動甚多,想必會帶來華盛頓方面訊息,以及帶回一些臺灣相關的政治訊息供華府參考。

在這訪團抵臺的同日,拜登派了氣候變遷特使、曾任美國國務卿、美國聯邦參議員的凱瑞(John Kerry)訪問中國大陸,他的工作不是談臺美陸三邊關係,而是聚焦於氣候變遷議題,特別是即將在本月22日線上召開、邀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參加的氣候變遷高峰會

▲美國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但凱瑞親自造訪中國大陸,與重要官員進行面對面會談,距上(3)月19日美國與中共當局涉外事務最高層級官員言辭交鋒的阿拉斯加會談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時釋放出來的雙邊競合」意味不言可喻。

最讓人好奇的兩個問題,就是本文一開始觸及到的,第一,爲什麼在《臺灣關係法》立法第42週年特地派團來臺?第二,爲什麼在相關新聞在訪團抵臺當天纔出現?

過去臺美雙方通常是在《臺灣關係法》逢5或逢10週年時,視外在政治情況會考慮擴大舉辦「慶祝」或「紀念活動

▲陶德、阿米塔吉、史坦柏格抵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和AIT處長酈英傑親自接機。(圖/ETtoday攝影中心翻攝)

慶祝者的角度是,美國方面終於在1979年1月1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能夠以《臺灣關係法》繼續維持與中華民國的實質、非官方關係;也有些之所以「慶祝」是因爲美國和蔣經國政府主政下的中華民國終於斷交了,開始摸索發展與臺灣的新關係。

紀念者的角度就是認爲,美國片面與中華民國斷交,它的《臺灣關係法》將兩國關係降格處理,對我國是雖不滿意但只能勉強接受的安排,所以不能說成「慶祝」。

壓制訪臺新聞 事有蹊蹺?

至於美國選在《臺灣關係法》立法第42週年該月派團來臺,恐怕只是把《臺灣關係法》週年當成表面理由,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爲美陸關係競爭層面加劇、兩岸關係日益緊張,拜登政府因此派團訪臺,傳遞在《臺灣關係法》下全力支持臺灣人民以及協助臺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政治訊息,同時,美國也不會同意在所謂的「臺灣問題」上,讓中共以非和平的方式解決之。

另有關這次訪團的新聞拖到當天上午才公佈給臺灣各界,顯然事有蹊蹺。

拜登的非正式訪團在《臺灣關係法》立法第42週年訪問臺灣,對臺、美之間都是好事,只有中共當局應會循例向美提出抗議。

換言之,相關新聞其實不必保密到美方人士都登機了,才逐漸在記者圈傳開。

是誰的顧慮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合理的推斷,是美方的顧慮,因爲民進黨政府應該非常樂於運用「大內宣」,告訴臺灣民衆美國對臺灣有多好。

那麼,美方顧慮什麼呢?很可能就是怕蔡英文國安團隊的「大內宣」,敲鑼打鼓,壞了凱瑞在中國大陸訪問所欲達成的目的,亦即讓習近平能夠出席拜登號召的線上氣候變遷峰會。

▲美國氣候特使、前國務卿柯瑞(John F. Kerry)。(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當然,美方也可能是受到北京方面的壓力,雖然還是派團到臺灣來,但要求民進黨政府事前保密、訪問活動進行時不高調

總之,美國願意釋出繼續與臺灣保持某種程度的互動,是值得支持的事情,只是中間有些隱藏的政治訊息,大家只能半看半猜了。

熱門點閱》

王志鵬/是「包抄臺灣」、「威懾外力」 還是「經營前院」?

臺鐵出軌》藍弋豐/痛定思痛勿再作漂亮文章、滿口莊子式」大改革

► 臺鐵出軌》苦苓/臺鐵真的沒救了嗎?

揭仲/四月軍演共軍在臺灣周邊實施大規模作戰演練研析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