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吞下去or咳出來?正確處理「呼吸警訊」 答案超意外
▲咳嗽是肺臟清潔的機制,體力虛弱者沒力氣咳,會容易積痰。(圖/本報資料照)
咳嗽其實是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強力呼氣反射動作,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及維持肺臟功能。所以,咳嗽不一定是壞事,是提醒身體「這裡空氣不好,趕快離開現場!」最常見是對吸進來空氣的溫度、溼度及刺激物質敏感而引起咳嗽,所以,常發生在冬季。
當有髒空氣或細菌進入肺臟,人體對抗的方法就是變成痰再咳出來,咳痰是肺臟清潔的重要機制,常運動、肺活量好的人比較容易把痰咳出來,臥牀、體力虛弱的人爲什麼容易肺部發炎?就是因爲咳不出來、容易積痰。有些人不會吐痰,雖然有時會卡在喉嚨,又咳不出只好吞下去,感覺不太舒服,但無論是把痰咳出來或吞下去,都能達到把痰排出肺部的效果,倒不必特意用力咳痰,反而讓喉嚨受傷。
▲把痰咳出來或吞下去,都能達到把痰排出肺部的效果。(圖/翻攝自pixabay)
俗話說:「醫師怕治咳嗽」,因爲引起咳嗽的原因太多,從吸菸、感冒、鼻涕倒流,到肺結核、急性肺炎、肺癌等嚴重疾病,甚至胃食道逆流、心臟衰竭……等非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所以很難找到病因、對症下藥。
咳嗽又分急性、慢性,急性咳嗽通常是因爲感染,例如:感冒,通常會合並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大約一到二週好轉。超過三週就是慢性咳嗽,像是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肺癌等都有可能,長期持續的慢性咳嗽要特別注意,最好安排檢查,診斷是否可能爲嚴重疾病。
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 是胸腔器官超出負荷、功能嚴重受損的重要警訊。
本文摘自《空污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 陳晉興, 陳保中(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 /三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