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沒那麼好

(圖/美聯社

新冠疫情美國勞動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最近經濟數據看來持續向好: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37.9萬,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增加19.8萬。而整體失業率2月數據持續下降爲6.2%。但美國的經濟真的有那麼好?

更詳細地來看,美國走出金融海嘯陰影后,就業人口連續成長113個月,去年2月失業率降至半世紀低點3.5%。但隨後在新冠肺炎肆虐下,經濟開始衰退,失業率從3月的4.4%飆升至4月分的14.7%,不僅遠高於2008年金融風暴的10%,也僅次於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25%的歷史最高紀錄。但隨後只有3個月維持10%以上的失業率,到9月時已降到8.4%,而後再續降到最新的6.2%。

然而,上面沒有說的是勞動參與率勞動力/勞動年齡人口)。失業率(失業/勞動力)是針對那些有積極尋找工作但找不到作者,才能登記爲失業者。那些對尋找工作的前景感到沮喪,不再找工作的人,他們退出勞動市場,失業率中看不到,但會讓勞動參與率減低。

美國勞動參與率在2000年最高時曾到達67.3%,但之後開始下滑,金融海嘯後有點加速,也沒很大。到2015年10月降爲62.5%,是前期低點。而後回升到2020年1月的勞動參與率爲63.4%,是近期的最好,到3月緩跌爲62.6%。但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後經濟困頓、停工歇業,4月的數據大跌至60.2%。之後儘管緩慢修復,到今年2月仍僅有61.4%,明顯低於疫情之前。

這樣的結果,也使得最近就業率(就業/勞動力)的上升明顯快於就業人口比(就業/勞動年齡人口),美化了失業率的下降。我們如果將失業率的變動分解爲勞動參與率和新增就業的貢獻兩個部分,就可以發現:疫情爆發後,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既壓低了失業率4月上升的幅度,也放大了後續失業率下降的程度

美國失業率2020年2月能達到3.5%的低點,令專家跌破眼鏡,當時經濟也沒很熱,就業市場也沒多好,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愈來愈多民衆放棄找工作,退出勞動市場。這不算失業,但會讓勞動參與率下降。而多年來造成勞動參與率下滑的還有幾個原因,包括愈來愈少的學生半工半讀;勞動市場惡化,好工作愈來愈少;還有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化。人口結構的改變,讓美國勞動參與率逐漸下降,失業率也跟着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大封鎖導致臨時性失業快速衝高,隨着解封而出現回檔。但永久性失業人數仍在持續上升,因爲疫情後整個產業發生結構性改變,新的K型結構非常明顯,高高在上有發展潛力的是數位生技、5G、線上等新興科技,而傳統線下的一般產業越來越沒有發展機會。據此,年紀大的、無法華麗轉身的勞工,就加速退出勞動市場。

另外,疫情讓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受到衝擊,產業結構的調整使這些行業的大量技術勞動力很難在其他中技術崗位找到工作,導致大批失業的中技術勞動力涌向低壁壘的低技術就業市場,進而使得低技能勞動者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勞動力已流失430萬人,包括250萬女性;這些人既未工作,也未找工作;且從去年夏季以來,這些數字迄未改善。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月曾表示,疫情期間失業率嚴重低估勞動市場惡化的程度。他強調較符合現況的失業率約在10%左右。有不少媒體評論,拜登政府基本上對失業率快速下降視而不見,證據就是他大力推動1.9兆美元計劃。美國聯準會也已表示,要等到更多指標都顯示經濟已達到充分就業時,纔可能提高利率,其中必然包括勞動參與率。准此,美國還不會那麼快地提高利率,無風險的公債殖利率飆升應只是短期的現象風險性資產的追逐應該還不會那麼快退場股市榮景應該還會延續一陣子。(作者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