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業績雙降,預製菜能否成爲雙匯突破口?

中新經緯3月29日電 題:業績雙降,預製菜能否成爲雙匯突破口?

作者 譚浩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財經評論員

近日,雙匯發展(簡稱雙匯)交出了2023年業績成績單。其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8.93億元,同比減少4.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53億元,同比下降10.11%。業績出現“雙降”。

雙匯的業績下滑主要與“豬肉”相關。雙匯的業務涉及肉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覆蓋飼料業、養殖業、屠宰業、肉製品加工業、外貿業、調味品業等,其最主要從事屠宰業及肉製品加工業,主要產品爲生鮮產品及包裝肉製品。從財報看,2023年佔總業務收入過半的生鮮產品營業收入同比下滑7.45%,佔比超四成的包裝肉製品收入同比下滑2.85%。這是因爲近兩年來生豬市場供需出現一定矛盾,供給大於需求,豬價下跌明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生豬出欄均價15.03元/公斤,比2022年下跌了3.77元/公斤,跌幅20.05%。若市場需求持續不旺,豬肉價格很難上去,且相關產品競爭更加激烈,這給中游環節和以豬肉爲主要原料的產品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銷量下降更加壓縮雙匯的利潤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成本管理應當成爲雙匯關注的問題。其中,庫存又是成本管理的重點。根據財報,雙匯的生鮮禽產品庫存量 1.37 萬噸,同比增加120.97%;生鮮豬產品庫存量達到了14.76萬噸,比上年增加76.56%,雙匯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低價期適當進行國產凍品儲備,期末庫存較年初上升較多。在市場競爭激烈,需求並不十分旺盛的情況下,較高的庫存對資金的佔用可能帶來壓力,增加企業財務成本。凍品儲備增加影響也反映在現金流上,2023年雙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33.88億元,同比下降55.22%。未來如何處理好庫存“負擔”是雙匯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在傳統業務增長受到豬價等因素干擾時,雙匯發展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雙匯提出了加強中華菜餚(預製菜)業務和團餐業務。進軍預製菜產業能否讓雙匯實現業績轉變?目前看還很難說。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文件對預製菜定義和範圍進行了明確,此後商務部公佈相關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制定完善預製菜相關標準。也就是說,預製菜市場標準將更加嚴格、規範,在規則明晰的背景下也將促進更多企業加入市場競爭中,而現在來看不少品牌餐飲企業、傳統糧油企業等都在開發預製菜業務,預製菜行業市場需求是否足夠高、雙匯是否具有充足的符合新規範新標準的預製菜生產能力,也有待觀察。

對於2024年雙匯能否扭轉虧損,第一要看豬肉市場的價格走勢能否扭轉;第二是雙匯能否創新產品,使其在市場上有一個好的表現;第三成本管理特別是庫存量的管理能否改善,控制成本,降低資金佔用,提高效益;第四要看其預製菜和團餐等新業務領域的建設,畢竟從目前看,雙匯預製菜所處的其他業務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15.06%,尚不算很高,還有很大規劃佈局的空間。(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