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曾耀慶玩穿越 玉玦變孿生姊妹

畫家曾耀慶(見圖)藉臺灣東部出土的人獸形玉玦,在漫畫《玦:孿生》中,衍生出一對遠古雙胞胎姊妹,用畫筆溯及千年前的卑南大溪河畔。(鄧博仁攝)

畫家曾耀慶藉臺灣東部出土的人獸形玉玦,在漫畫《玦:孿生》中,衍生出一對遠古雙胞胎姊妹(見圖),用畫筆溯及千年前的卑南大溪河畔。(蓋亞文化提供)

編按:「漫畫」在臺灣人口中又稱「囡仔冊」,總擺脫不掉孩子氣、不正經的標籤。但被視爲藝術最高殿堂的法國羅浮宮,曾發起「BD Louvre」計劃,邀集各國漫畫好手,以羅浮宮爲題創作,更將漫畫家們的作品在羅浮宮陳列展出,立下博物館結合漫畫藝術的經典案例。臺灣漫畫近來也吹起博物館熱,有人以藏品爲靈感,有人以建築外觀天馬行空,讓人看見漫畫的無限可能。

史前時代的真實樣貌現代人僅能從考古文物略知其一二。漫畫家曾耀慶藉臺灣東部出土的人獸形玉玦,在漫畫《玦:孿生》中,衍生出一對遠古雙胞胎姊妹,用畫筆溯及千年前的卑南大溪河畔。在已知歷史架構下,任想像力穿梭時空,拘謹又狂放。

觸動曾耀慶靈感的是單人獸形玉玦,被認定爲臺灣國寶,在普遍成雙人造型的人獸形玉玦中,它更顯特殊。曾耀慶表示,身爲創作者,在玉玦上找到共鳴,「玉玦不見得會是生存必需品,它可能是某種裝飾,以審美意識附加物品價值,與我畫漫畫、寫故事一樣,非生存迫切所需。我直覺找到共鳴:這麼久以前的人,有某些思考跟我們現在還是能對接上的。」

單人獸形玉玦觸動靈感

人獸形玉玦串聯起千年與今日,讓曾耀慶窺見遠古時光裂縫。而在瀏覽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卑南遺址公園考古文物時,石棺考古學家挖掘出家屋,讓他更實際勾勒出史前人類生活空間。以卑南遺址爲例,他表示,「他們的石棺及家屋是連結在一起的,石棺會排放於家屋後方,可以想像出他們對生死的看法。」

史前文物社會仔細考究

曾耀慶說,在史前人類羣聚於家屋生活的共有樣貌中,添加特立獨行的單人獸形玉玦元素,就成了故事的起點。從小形影不離的姊妹,因姊姊成爲族裡的大家長,妹妹成爲工藝精湛的玉匠,而揹負不同期待,甚至分道揚鑣,但與此同時,族人間對孿生厄運的深信不疑,也註定成姊妹共同的難題

曾耀慶沒有兄弟姊妹,對於故事中微妙的姊妹情感卻拿捏得宜,憑藉的是他長期對自身、人際、社會、羣體的思考。他對作品同樣思考周全,在《玦:孿生》繪製過程中,對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歷史學家、考古團隊無所不問,諸如史前人類的相處會是如何、史前人類的服裝等,都成爲他畫漫畫的事實依據。

但已知史前知識有限。曾耀慶表示,多數細節問題,連專家學者都只能臆測,他便以不背離現有研究成果爲方向,用畫筆填補未知。例如,史前人類沒桌子,自然會席地而坐,曾耀慶便爲畫中角色畫上圓圓的肩頭,「長期在地上坐着,他們的身體可能習慣駝背、拱肩。」

心動念迴歸原始生活

以現代人型態全身心設身處地回到連歷史都未記載的遠古時期,自然非易事。曾耀慶還曾起心動念,要回歸原始生活一段時間。但拋開外在對心境造成的影響,漫畫中姊妹對自我身分認同的描寫,與現代人其實相差不遠。曾耀慶表示,最終想讓讀者意識到,故事即便是發生那麼久以前,但那就是他們的日常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