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食在南京——牛肉鍋貼

南京牛肉鍋貼。(作者提供)

鍋貼,相傳是無意間變廢爲寶的美食。在北宋年間,宋太祖因剛辦完太后的喪事,心情鬱悶已經一陣子沒好好吃飯了。某天午後他獨自在院中散步,忽然聞到一股香氣飄來,便尋着香氣走到了御膳房,看見御廚正將沒吃完的剩餃子放在平鍋內煎着吃。宋太祖因幾天也沒好吃飯,香味勾起了食慾,就讓御廚鏟幾個試試,剛出鍋的鍋貼焦脆軟香,一連吃了四五個,一問這道菜名,御廚一時答不上來,太祖看了看,既然是用鐵鍋煎的餃子就隨口說:那就叫鍋貼吧。

鍋貼這種民間小吃,從南到北都有,在臺灣也很常看見,或許是早餐宵夜的永和豆漿,亦是新興的四海游龍或八方雲集,鍋貼作爲飽腹感紮實、準備快速的小吃,虜獲許多人的胃。而在南京,鍋貼還能雅俗共賞,名列「秦淮八絕」之一,但得是「牛肉鍋貼」。

南京隨處可見的鍋貼店,往往帶上「七家灣」這個地理標籤,七家灣是南京的最古老的回民聚居區,不吃豬肉,而以牛羊肉美食見長的回民,創造了這道「秦淮八絕」,並且征服了其他南京人的胃,不只在秦淮,更在金陵全城開枝散葉。

南京牛肉鍋貼與一般白皮肉餡的鍋貼的不同,不止在於內陷,外表更呈現誘人的金黃色,因爲在煎鍋貼時,使用的是「菜籽油」,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黃褐色的菜籽油在高溫油煎時,便飄出濃郁的「青氣味」,像是剛收割完的青草地,聞着清新並同時將原本白色麪皮的鍋貼,裹着上金黃焦脆的外衣,不摻雜一滴水,「滋啦啦」聲中,不計成本的用油,才能煎出色澤黃亮均勻的「牛肉鍋貼」。

在店裡,你可能會看見兩種蘸料,而這沒有誰對誰錯,或是誰纔是正宗搭配,好吃即爲王者,你可以嘗試蘸醋吃,微酸的醋汁將令你更加開胃解膩,讓你忘卻他原是油煎的,也可以在醋汁中放點辣油提鮮提香,更是刺激着味蕾的;另一派則是蘸上辣椒醬,微辣帶鹹的口味,更加引出鍋貼內牛肉餡的肉香,再與焦脆的麪皮一起送入口中,如此被「秦淮八絕」所征服,那是心甘情願的。一兩鍋貼是進店點餐的基本單位,而這單位似乎有個公約數,即是5個鍋貼,剛好嚐個鮮,開個胃,如果想當餐主食,那就多叫上幾兩吧!

在南京吃鍋貼,配的可能不是豆漿,而是牛肉餛飩或是牛肉麪。(作者提供)

在南京吃鍋貼,配的可能不是豆漿,而是牛肉餛飩或是牛肉麪,一份紮實的牛肉套餐就這麼上桌來撫慰食客的胃了。南京的牛肉麪是屬於紅燒湯類的,用燉煮牛肉的湯來煮麪,讓面與牛肉,有湯的調和,更加完整。如果覺得還不過癮,店裡有提供幹切牛肉的話,別吝嗇點上一份吧!

如果你想吃上一份剛出鍋的鍋貼,只有一種方式,到店裡等着吧!因爲跟你想法一樣的食客,總會從四面八方涌來!來的早總不如來的巧,或是先佔個位,點上菜,按耐住饞蟲,握緊手中小票,不被師傅或是老闆的花言巧語影響,不輕易交出那張寫有你兌換美食權力的小紙片,「滋啦啦」聲響,屬於你的牛肉鍋貼,開鍋啦!(Miguel/現居南京)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