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衚衕騎行 體驗老北京生活

北京隆福寺旁,由一片灰瓦構圖出的北京老胡同。(記者陳君碩攝)

週末連假,我喜歡給自己安排一些輕旅行,因爲在北京讀研,所以常會去北京附近幾個著名的景點遊玩,如:去香山、石景山登山健行、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山公園慢跑、去什剎海、北海徒步環湖等,這樣的行程不需要在交通上舟車勞頓,而且還能讓自己適當放鬆,在裨益身心上面頗具功效。

在疫情前的假日,我參加由臺商捷安特腳踏車舉辦的衚衕騎行活動,感覺收穫滿滿,平常在北大學府裡苦熬日子的我,能夠偷得半日閒,到坊間接接地氣,體會一下北京老大爺逗小鳥、轉核桃、賞古玩的生活,還是十分有意思的。

(一) 三騎北京,瞭解衚衕一詞之源

我已經三次參加北京騎行的活動了,爲什麼會對這些老胡同如此熱愛?去了這麼多次,難道不膩嗎?北京俗語說的好:有名衚衕三百六,無名衚衕似牛毛。因爲北京的衚衕文化建立早,從元朝開始,這個位列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就能見到衚衕的身影,相對於南方人習慣稱呼的「巷弄」,北方人更喜歡稱之爲「衚衕」,而衚衕這個說法,其實就是取自蒙古語的「水井」之意。

自古以來,人們的生活就離不開水源,蒙古人興建元大都也是如此,每征服一塊地,就要到處掘井取水供日常之所需。漸漸地,衚衕也就成爲巷弄的代名詞。北京現在最有名的「衚衕」,該屬位在東城區的王府井了吧!據說這口井還是供應當時北京清朝皇親貴族日常飲用的唯一一口甜水井呢。

(二) 各類衚衕,各司其職

北京的衚衕有個特色,就是每個衚衕有自己專賣的東西,就像臺灣的銀行一條街,以及3C用品店一條街一樣,比如:在清代專做帽子生意的一條作坊,就被命名爲帽兒衚衕、專門做剪刀生意的衚衕,就被叫做剪子衚衕,百姓可以在這裡磨菜刀、買剪刀,而皇族居住的故宮,因爲常年的風吹日曬,常常需要粉刷牆壁與門樓,所以專門提供這些染料的地方,就被叫做油漆衚衕。

北京還有一些現在已經不以衚衕稱呼的街道,現在也漸漸開放作爲觀光之用的有名衚衕,比如:供古代貴族上學考試之用的國子監街、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菸袋斜街,以及很多遊客來玩必去的南鑼鼓巷等。

(三)前人的努力,讓後人有幸參訪

據導遊所述,北京是個機遇之都、也是個幸運之都,大陸現在的發展,那是一日千里,每個領域都有收穫不錯的成績,不論是航天航太、生物醫技還是交通基建等,尤其貴爲首都的北京,是臺青與機會碰撞、與夢想實現的好地方;而他的幸運,在於這裡經歷過多少的風雨,卻能保存其大致的樣貌,清末以降,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對這裡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但是這裡的市井、這裡的街道,包括這裡的古剎與部分建築等,還是有被保護下來,而日本侵華的時候,因爲皇族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加上日本人對於廟宇的一些精神信仰,日人答應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不會對故宮和一些重要建築進行破壞,廟宇也沒有被嚴重摧毀,所以我們現在纔有機會看到現在北京這樣的容貌,而國共內戰的時候,三大戰役裡面的平津戰役,說的就是北平(北京的舊稱)與天津,這個戰役也是十分特別,國共兩黨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是雙方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爲了不要讓這重要的文化古都遭到炮火,這次的戰役算是和平解放,北京這些重要的文物與建築才得以完全,所以說他是幸運之都也不爲過。希望身在臺灣的朋友們,有機會也能來這裡看看北京這交融古典與現代文化之美的都市。

(四)瞭解北京,愛上北京

對我而言,帝都北京是除了臺灣以外,第二個待得最久的地方,我在這裡生活快4年了,卻還沒有完全走遍這裡的每個角落,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臺灣近一半的面積,北京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現在的我,已經去過這裡好多的景點,如:世界最大、最先進圖書館之一的北京國家圖書館、充滿南方韻味古北水鎮、藏傳佛教一大聖地的雍和宮以及大自然巧奪天工的黑龍潭公園等,也慢慢了解這裡的風情與人文,每次到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再遊舊地,還會有新的發現。如果有機會,真的會想讓人親自組團,帶着臺灣的相親父老來此,重新認識這裡,因爲我也慢慢地愛上這裡,想把這裡給宣傳出去。未來,我還要去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如:北京環球影城和北京紅磚圖書館等,去了解北京別樣的風采。(小王子奧特曼/北京臺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