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北京藍旗營小區 神似臺灣眷村

高知分子聚集地

俗話說每一個北京人成長過程中,心目中都有一個偉大的姥姥,鄰近的清華附小每當上下學時刻,學生家長或姥姥接送孩子的歡笑聲不言於耳,常見到低年級小學生或許不習慣學校管教方式,一下課就哭着衝出來撲入姥姥的懷抱,這種溫馨頗有過往居住臺灣眷村之感。筆者也不禁感嘆臺灣眷村拆遷速度太快了,特有的眷村文化因人情味的疏離恐怕會消失殆盡。

藍旗營爲什麼和臺灣眷村神似?

從地址位置來看,藍旗營位於海淀區東部,屬清華園街道。東鄰三才堂,西至清華南路,北起清華大學南牆,南抵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儀器研製中心及電子所。

按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記載,藍旗營內縱橫有衚衕13條,每條長100米,寬3米,硬土路面,故稱之爲「營」,本身就是軍事基地和眷屬屯居之地,性質幾乎與臺灣眷村無異,難怪生活起居上都有難得的默契。

臺灣每當重大節日會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藍旗營在大陸重大節日也會插滿五星紅旗,甚至連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校慶,藍旗營也照樣把棋子插上。

至於,什麼樣的人會居住在藍旗營?能居住在藍旗營者,泰半爲清華、北大之院士,知名學者近百名,教授、博士生導師上千名,是大陸高級知識分子居住最爲集中的社區之一。

曾聽住戶說過此地之所以稱爲藍旗營,因爲清朝時期爲圓明園護軍藍旗營地,故這裡旗人後裔也多,祖籍來自吉林的更是不在少數。嚴格來說,旗人所說官話,幾乎與現在北京人的官話無異,藍旗營鎮守西直門與皇家園林圓明園,政治上也是舉足輕重。

不過,依據文史工作者的說法,民初軍閥混戰時,軍閥在北京不時逮捕旗人,清算旗人在清朝時的政治勢力,所以當地不少旗人改名換姓,避免無謂的政治災禍。

深居藍旗營其實壓力真大。

藍旗營社區內活力十足,有太極拳、木蘭扇、雙球操、街舞等十餘支文體隊伍,幾乎形成全民健身網絡。藍旗營居民把民族體育精神融入社區,用專業水準打造精品,推動人文奧運。按照當地居委會的說法,我們就是爲活躍社區文化、展示社區精神風貌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區房首選壓力大

當然,藍旗營的人文風貌再精緻,但如同一般臺灣眷村一樣,總會遇到工程存在嚴重的設計錯誤,或公共建設施工質量問題。例如,整個社區的下水道都沒有回水彎管,以至各家洗手間排水道冒出的臭氣熏天,沒有一戶可以倖免。藍旗營住戶年紀偏大,早期五層樓的公寓沒有加裝電梯,許多老人家爲了走上走下樓梯心煩。此外,因爲藍旗營距離清華校醫院近,看病和拿藥的醫療服務上非常方便。

當然,筆者也認識自小在藍旗營長大、畢業於清華附小的朋友,朋友時常往返天津從事茶葉生意,照朋友的說法:藍旗營即便是學區房首選。其實他小時候住藍旗營的學習壓力很大,家家戶戶都是博士或教授,難免比較小孩子學業成績,他最近也在爲難,是否讓自己的孩子陪着姥姥一家住在藍旗營,畢竟是全國首善的教學房區,家住藍旗營的孩子,都是家裡軍備競賽打造出來的考試機器。時常還有新聞報導清華北大任教的老師,也抱怨小學的家庭作業實在太難了!

包子鋪絡繹不絕

清華大學有十七座大食堂,分佈在藍旗營的就有兩座。藍旗營的老人家們不愛到校園的食堂和學生搶飯吃,學生倒是喜歡多騎一點路到藍旗營相鄰的寓園食堂,和附近居民搶購剛出爐的包子。

食堂的包子鋪,以北方面食爲主的包子、饅頭、花捲,確實甜鹹兼具且風味一絕,每天上午十一點或下午五點,大家就帶着保溫盒瘋狂地搶購各種包子,熱騰騰出爐的包子都是限量的,晚了就吃不到。此番場景,也讓筆者想知小時候住岡山空軍眷村,每當下午四點包子鋪出爐,婆婆媽媽也是排隊絡繹不絕大肆搶購,排隊期間閒話家常,包子鋪是連結裡鄰的心靈交流平臺。

隨着外送文化的發達,連包子鋪的東西都可以用手機APP下單外送的時候,感覺上就少了一點人情味。不過,在藍旗營食堂的包子鋪,排隊還時常會聽到類似的對話,例如:張媽媽說家裡買那麼多包子是當成晚餐來吃;趙媽媽是爲了多買一點花捲當明天早餐吃;於媽媽怕孩子晚上讀書會餓,於是買了一些豆沙包當宵夜。爲了家人多采買包子,這種人情味真是讓人懷念,雖然筆者也怕排隊輪到自己時已經沒有包子可買。

最近,藍旗營包子鋪增加新花樣,販售江南一帶的精緻麪食和糕點,也讓當地消費者瘋狂。

學霸早餐量加倍

清華、北大的食堂,早餐也是以中式爲主,學生一般都點兩個包子、一塊餅、一顆茶雞蛋、或加上一杯豆漿,通算三塊多人民幣。有一些學霸吃早餐會加倍,或多買幾個包子儲存起來,然後開始一整天的學習與戰鬥,早餐若吃的豐厚像皇帝,中午就樂得像一個秀才,因爲午餐時間就有本錢不必和人排隊擠食堂,節約出不少休息和學習的時間。更何況,清華食堂的菜色普遍口味重,同學吃過食堂下午都會昏昏欲睡,會影響學習情緒,關於上述的說法,筆者也是感同身受,中午儘量少吃爲贏。(林士清/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