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陸劇《狂飆》——臺灣人能接受怎樣的大陸政治劇
大劇《狂飆》改編自大陸真實掃黑事件,播出後討論度相當高。(圖/截圖自微博)
這絕不是蹭《狂飆》的熱度,而是一項驚奇的發現。
事情是這樣子的,出差遼寧的期間,大陸媒體報導「臺灣民衆熱議《狂飆》」,緊接着還不斷有系列新聞如「臺灣民衆喜歡看《狂飆》、《山海情》、《人世間》」。第一時間,作爲長年混跡臺灣陸劇社團的人,搖頭嘆息,「哎,又大內宣了」。
順帶跟朋友吐槽,除了能津津有味地看新聞聯播的我爹,還有多少臺灣人能撐過第一集啊?
結果,出差回來的某個晚上,窩在家仔細研究了臺灣臉書的兩個陸劇討論社、還有ptt論壇上關於狂飆的熱度,很訝異的發現:雖然熱度遠不及《去有風的地方》,但是以大陸主旋律電視劇中,熱度確實偏高(遠高於過去的《人民的名義》、《山海情》等)。
以臉書上各陸劇版的討論度而言,並不算熱劇。但是,在臉書一陸劇社團中,關於《狂飆》的討論,有幾個貼文是有過百條留言的。在另一個陸劇社團中,一則分享《狂飆》觀後感的貼文,也有兩百多條留言——以大陸政治類電視劇來說,真是難能可貴。
這可是第一集就充斥「紀委監委」「政法委」「幹部」「同志」等超級「大陸特色詞彙」的電視劇啊!
爲什麼會看《狂飆》?有些臺灣網友表示,是在抖音上看到,很好奇怎麼大陸一直在說,所以去看看,結果發現反派角色刻畫得很好。一位在大陸的臺灣朋友跟我說,你有沒有發現,《狂飆》裡描述反派的性格轉變過程和複雜人性,跟臺灣霹靂火有點像?
對,讓人又愛又恨、狠毒卻又讓人恨不起來的劉文聰啊!(大陸朋友,如果你知道這部電視劇,恭喜你,跟我一樣暴露年紀,不知道的可以百度)
觀察臺灣網友對於《狂飆》的留言,雖說大家清晰意識到是大陸的「政治類電視劇」,但喜歡的理由和大陸人一樣。看到了更細膩複雜的人性,看到了環境下小人物的無奈,看見了「有無權勢」和「有無背景」的現實與唏噓——這種百姓都會產生的情感共鳴,跨越政治和體制之分。
狂飆在臺灣絕對算不上熱劇,仍屬於小衆,但給「臺灣人能接受怎樣的大陸政治電視劇」,起了一個頭。抖音上對於電視劇的逗趣小片段、表情包、各種二次創作,也確實能有跨越海峽的影響力。
而我「想當然」地認爲,我可愛的同胞們接受不了——這種感覺,有種「原來臺灣也會這樣的/原來還有意想不到的另一面」的小驚喜感。這種小驚喜感,是在工作從熟悉到麻木的日復一日中,偶爾出現的小彩蛋。
我身邊的一些大陸同事和朋友,對於臺灣的感覺,就像結婚數年、相互厭倦的夫妻,覺得足夠熟悉、毫無驚喜、不必多言。
但偶爾,他們也會得到這類「原來臺灣竟然這樣」的「彩蛋」。
比如,曾經跟一位大陸朋友閒聊,問他「你知道我的臺灣同事和大陸同事,今年在開會時吵最兇、最無法取得共識的一次,是因爲哪一個熱點事件嗎?」
朋友想了想,因爲哪個兩岸衝突事件嗎?
不不不,是鄭爽代孕事件。
那時,我那些飽讀詩書的大陸同事都沒想到,竟然在這個話題上兩岸分歧如此巨大。那是第一次,臺灣人民驚訝,原來大陸社會對代孕反對得這麼激烈?也是第一次,大陸同事詫異,臺灣人竟然,把代孕看得這麼「稀鬆平常」?
噢,從《狂飆》扯到代孕,扯太遠了,只是想表達——同胞們,我們還有很多驚喜(和驚嚇),是對方都還不知道的呢。(郭雪筠/臺北女孩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