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年工時2140高於南韓 潘:最大問題在「工會」

臺灣工時相較其他國家偏長,且去年薪資調升幅度更不到百分之一,但觀察韓國近十年工時下降,競爭力也並未下降,勞動部長潘世偉表示,臺灣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企業僱主身上,不是法則問題。(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今(5)日邀請勞動部長潘世偉進行業務報告,立委王育敏質詢時指出,南韓在2002年時,每年工時爲2464小時,但經過10年現在降到2090,反觀臺灣達2140.8,略高於南韓,而南韓十年讓工時下降但競爭力並沒有下降。勞動部長潘世偉表示,臺灣最大問題是「工會」,主要還是在企業僱主身上。

立委表示,工時縮短會無形中增加勞動的報酬率,因爲工時縮短,整體的勞動輸出產值,在單位薪資感覺上就會增加,雖然政府和企業進行道德勸說,但配合度不高。且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報告,「去年薪資調升不到百分之一」,應該要廢除責任制度工時,積極檢查縮短工時。

潘世偉強調,從國際上來看,南韓工時降但競爭力並未受影響,的確值得參考,「臺灣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企業僱主身上,不是法則問題」,實際操作面上有許多企業僱主將延長工時成常態,甚至不給加班費,是造成臺灣現況重要的原因之一。

潘世偉進一步說,南韓爲何在近十年有很大的改變,跟工會的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工會本身集體議價能力很強,因爲工會強大,談判工時的時候會更加合理化,目前臺灣還是需要有更強大的工會力量才行,否則臺灣企業永遠沒有國際競爭力。他也說,雖然勞動部也正積極輔導工會,「但他們還是要自立自強。」

同時,潘世偉也說,現在有部分企業將延長工時視爲恥辱,甚至有企業當成對主管考覈的依據,例如臺積電要求各部門主管,若是員工超時工作,表示管理不佳,因爲「工時長並不代表效率高」,也有可能是效率太差。他強調,希望藉由標竿企業的推動,吹起跟風,「要的是一種趨勢,纔有可能扭轉局勢」。

潘世偉表示,工時制度是全世界各國家都面臨的最難問題,其所牽涉的層面太過廣泛,甚至跟整個國家的經濟建立結構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勞動部在改組後特別單獨將工時設立一個科。他也指出,在勞動統計調查中,有45%的企業已經有周休二日,個別勞工部分也有60%是週休兩日,希望能成爲社會的一種趨勢。

此外,潘世偉也強調,近年臺灣調了6次基本工資,但平均薪資並沒有太大變化,在日本也是一樣,顯示基本工資調漲與平均薪資是否上漲沒有太大關連性。他指出,基本工資目的是爲了照顧邊緣勞工,但在臺灣因爲一般薪資水準底部太低,調高基本工資時,反而減少上面那層的調薪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