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行首張愛國獎券 胡璉促成

新竹新埔國中圖書館民國42年夏天建成。十二兵團怒潮學校原本透過發行愛國獎券籌款要蓋禮堂,但因怒潮學校後來遷到金門,故將款項用以興建圖書館。(記者宋秉忠攝)

民國39年2月17日,爲籌措興建金門「中正堂」和新埔怒潮學校「大禮堂」,怒潮學校校長柯遠芬與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商量後,經臺灣財政廳許可,新埔鎮農會作保,發行中華民國第一張「愛國獎券」,面額1元新臺幣,僅限怒潮學生及新埔鎮民身分證購買。(記者宋秉忠翻拍)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後,發行的第一張愛國獎券是什麼時候?如果上網查維基百科,得到的答案是民國39年4月11日由臺灣省財政廳發行的愛國獎券,但這個答案其實是錯的。

18日舉行的「胡璉與中華民國」研討會,在現場擺放着一張翻拍照片內容是真正的臺灣第一張愛國獎券。原來,胡璉接任金防部司令官後,於民國39年初計劃興建金門「中正堂」和新埔怒潮學校「大禮堂」,但苦無經費時任怒潮學校校長柯遠芬與胡璉商量後,決定發行愛國獎券籌款。

柯遠芬聯合新埔鎮長潘錦河組織愛國獎券發行委員會,自任主任委員潘任主委,以新埔鎮農會公庫作保,得到臺灣省財政廳許可,於民國39年2月17日發行臺灣第一張愛國獎券,發行量有數萬張,每張面額新臺幣1元,但僅限怒潮學校師生及新埔鎮民憑身分證購買。

獎券很快就賣完,扣掉給獎,還剩4千多元,足夠建造新埔怒潮學校的大禮堂,但學校卻在當年9月遷往金門。

籌到的經費用不到了,但基於取之地方、用之地方的想法,到民國41年初,十二兵團決定將禮堂蓋在新埔國中,第二年完工啓用。啓用儀式原本邀請行政院長陳誠出席剪綵,但最後是由總統府顧問羅卓英上將代行主持。據介紹,邀請陳誠出席剪綵,是因爲十二兵團是由十八軍擴編而成,陳誠則是十八軍的首任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