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白魚棲地也燒王船 專家:短暫性擾動影響不大

信徒王船擡至番社橋下,準備燒化,恭送王爺公「遊天河」,返回大陸祖廟省親。(王文吉攝)

臺中新社大大源宮舉辦一年一度燒王儀式,許多信衆圍在食水嵙溪岸邊及番社嶺橋上,爭睹地方盛事。(王文吉攝)

廟方製作紙糊王船,滿載金紙,讓王爺公搭乘返回大陸省親。(王文吉攝)

臺中市社區流傳山區罕見的燒王船儀式,地方流傳藉此恭送王爺公返回大陸祖廟省親,也有一說是七月將亡靈送出去莊外,庇佑地方平安。(廖俊明提供)

「燒王船」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臺中山區也有類似祭典。位於新社區大南里的大源宮每年中元節於食水嵙溪舉辦「送王船」祭典,恭送王爺公返回大陸祖廟省親。不過食水嵙溪爲臺灣白魚棲地,也是公告封溪護魚禁漁河段,環保人士擔憂民間信仰恐有擾動生態疑慮。

大源宮洪府王爺爲新社區大南里、崑山裡等聚落共同信仰,廟方於中元節一早安排誦經,並準備三牲、36碗肉酒,下午1時拜王爺及犒將,之後進行普渡,將三牲頭轉向廟外,表示邀請好兄弟前來享用,再進行送王船儀式。

廟方事前糊制2艘2公尺長的普渡法船,俗稱王船,船內滿載金紙,在普渡祭典完畢後,最前頭以銅鑼樂儀開道,由信衆將王船擡至番社嶺橋下燒化,順着食水嵙溪水而下,信衆圍在岸邊、橋上看熱鬧,恭送洪府王爺返回祖廟。

主委劉建灼指出,洪府王爺信仰始於清道光年間,相傳王爺公來自福建漳州福順宮祖廟,明末清初隨船庇佑先民渡海來臺,先在龍井區水裡港的福順宮奉祀,後來由當地居民恭請洪府王爺神尊,前來新社區大南里恭奉。

現年70歲的劉建灼說,因王爺公留在大南里庇佑居民平安,平時無法返回大陸祖廟,相傳王爺曾降乩指示「中元節要送我回祖廟看看」,因此流傳「送王船」習俗,他小時候就曾看過藝師糊紙船,由來已久,也有一說是七月將亡靈送出去莊外,庇佑地方平安。

大南王船早期以竹筏承載,放置米、炭、鹽等民生物資,後來改以紙糊製作,滿載金紙。有信徒認爲2艘王船裝滿豐盛物資,讓王爺公風光載回大陸原鄉與信徒分享,地方耆老則認爲1艘爲恭送王爺返回大陸,另艘船是回程使用。

因「燒王船」地點位於番社嶺橋下,屬食水嵙溪流域,爲二級保育類動物「臺灣白魚」主要棲地,環保人士擔憂燒船火勢及殘餘灰燼,會擾動水中生態。地方人士說,「燒王船」是新社大南莊建莊祀祠洪府王爺的固有文化,在不影響河川生態情況下,值得文化傳承。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表示,3年來監控該溪的臺灣白魚數量,維持在200至300尾間,最近減少至100多尾,研判應是連日大雨影響,而送王船儀式在主要棲地下游河段,一年一次的短暫性擾動,對臺灣白魚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