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改革的絆腳石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鐵太魯閣列車事故雖然肇禍原因直指施工監造廠商重大惡性的不當施工,但不可否認,臺鐵組織文化不良,「運工機電」四大部門不協調,基層散漫馬虎上情無法下達,各玩各的,也是原因之一。這次重大死傷事故的肇因仍待行政院運安會及檢調機關善盡調查職責,將違法者繩之以法,並提出臺鐵改革之道,給社會一個完整的說明與交代

2018年底發生普悠瑪號翻車事故時,行政院運安會就提出144項改革措施,如今對外宣稱僅剩30多項因需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但如果真有此良好績效,爲什麼近2年來臺鐵事故頻率不減反增,此次反而造成更大慘劇呢?

日前蔡總統已在民進黨中常會宣佈改革臺鐵的決心與三大改革方向。要改革臺鐵的組織文化和組織效能,長期以來一直是藍綠共識,可惜碰到了選舉和臺鐵工會抗爭當權政客就退縮了,棄臺鐵生死於不顧。

臺鐵這個百年老店已是百足之蟲,談改革,非交通部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如無行政院及總統府強力支持,根本難以成事。無論藍綠執政,交通部早期的研究報告就指出臺鐵公司化是唯一可以成功的途徑,它可以透過公司治理,經由董監事會決議彈性引進外部資源與人才,合理調整公司同仁薪資與退撫機制,讓風險認知與風險管理徹底改善基層的工作方法,讓「運工機電」橫向聯繫和標準作業程序SOP的管考機制被充分執行,讓臺鐵在各地的閒置用地與空間得以活化、極大財務效益化,讓各部門權責更清楚,且可明快重懲重罰

當然臺鐵的公司化,主政者「非不能也,實不爲也」,主因選票,怕得罪臺鐵工會及其所串連的全國各大工會的抗爭。但是高層真的認爲儘快讓懸缺3個月的臺鐵局長就任,按照蔡總統宣佈的三大改革方向處理,就夠了嗎?我相信改革前期會風風火火,但以臺鐵人員的老舊思維,得過且過的馬虎心態,改革熱情恐怕很快就消退,形式的書面改善報告必然多於實際改善情形,日後重大事故歷史重演恐難避免。如今民心可用,如當權者反其道而行,歷史自會有功過評斷。

如今交通部要儘快強化和臺鐵工會的溝通,向工會剖析臺鐵公司化不等於臺鐵民營化,同仁的薪資及退休權益並不會受損,不會被逼離職,同仁可透過不斷的在職教育充實智能;而且工會如能與臺鐵局合作,爭取社會認同臺鐵公司化,臺鐵浴火重生必定可期。反之,工會如果只是對抗,哪天又發生重大事故,臺鐵就絕對沒有明天了,還會遭受社會大衆更大的唾棄與責難

當然,交通部要爭取臺鐵工會信任的第一步,就要盡力向行政院爭取過去歷史退撫債務由行政院概括承受,或以分散全國各地的部分地產支付此一債務,部分由行政院支應,以求臺鐵公司化順利。

臺鐵的生死就在當權者一念之間,是非功過,歷史自會記載! (作者爲前交通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