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女講話都像林志玲 對岸「正面偏見」怎來的?
在陸人的心目中,林志玲不僅僅只是林志玲,她代表了臺灣女性以及她們說話的方式。(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藝人林志玲上週宣佈閃婚,各陸媒隨即推播這則「重大新聞」,微博瞬間涌入的上萬「恭喜」留言,可見「林志玲」在大陸的份量。林志玲不僅僅只是林志玲,她代表了臺灣女性以及她們說話的方式。到對岸工作的臺灣人當被問到,「臺灣女生講話是不都像林志玲」,這樣的「正面偏見」令人忐忑,細究其成因,其實與天時地利人和有關,而媒體扮演了要角。。
中央社報導,「林志玲」這3個字在對岸不僅僅只是林志玲,而是代表了臺灣女性以及她們說話的方式。在對岸駐點的臺灣記者表示,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們臺灣女生講話是不是都像林志玲」,真的不誇張,大概一星期要出現一次。
這種刻板印象的形成,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而其間媒體扮演要角。林志玲頂着「臺灣第一美女」頭銜,於2004年將演藝事業觸角伸向對岸。在兩岸早期相對有限的民間交往中,多數陸人只能藉由媒體認識臺灣,這是刻板印象形成的「天時」。
至於戰略上的「地利」,當年臺灣影視作品、偶像劇仍處於強勢往對岸輸送的時期,對大部分還住在農村的人來說,他們對臺灣偶像劇中呈現的都會感懷抱夢想,而林志玲就來自一個令人欽羨的地方。
林志玲的高EQ則是「人和」。曾採訪她的媒體,幾乎都說她的好話,不管問題多不識趣,她仍是微笑以對。另一個「人和」,則是情牽多年的誹聞男友言承旭在對岸也享有盛名,爲林志玲更添關注度。
報導分析,林志玲就這樣從一個人,進化成了對岸民衆對臺灣女性和「臺灣腔」的想像,儘管近年兩岸民間交往增多,不少臺灣女性前往當地工作、生活,增加兩地民衆實際接觸機會,但她們多少還是活在林志玲親植的樹蔭下。
不分男女一聽到是來自臺灣的記者,特別是女記者,他們心中的「志玲機制」便會開始運作,那種善意的感受是非常明顯的。
接着可能會是一連串的誇獎,「臺灣女生就像林志玲那樣,說話都軟萌軟萌、嗲嗲的,人也挺客氣」。而類似「找個臺灣女生談戀愛吧」的文章,不時也在微信朋友圈中流傳,下面的留言更盡是一片頌讚。
只是這種「正面偏見」也不總是無往不利。當出門購物發現自己「被宰」,當需要據理力爭時,在各種需要「大聲溝通」的時刻,林志玲這3個字便像緊箍咒,即使豁出去了準備失態,但「自我檢查」其實都在。
在發現搭林志玲「便車」接續迎來的可能是更多制約,漸漸不願再欣然接受「臺灣女生都像林志玲」的一概而論,以免落入被設定的遊戲規則中,於是改口,「不是喔、不是喔,我們沒有都像林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