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愛扒糞無國際觀? 美記者:新聞走向由觀衆決定
臺媒之亂外國人也看不下去?美國記者弗克斯(Chris Fuchs)在美國雜誌《Foreign Policy》上撰寫批判臺灣媒體的社論,指出臺媒很自由,但卻專注於無意義、色羶腥的新聞,毫無國際觀,跟大陸央視比臺灣記者該蒙羞。
根據法國非營利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調查,臺灣擁有極度自由的媒體與電視,在全球180個國家中名列第50名,卻愛專注在扒糞式的窮追猛打報導。最近幾個月,版面上只看得到2個新聞,一個是黃色小鴨在基隆展出,以及臺巴之子吳憶樺訪臺的各種花邊新聞。
《商業週刊》曾指出,重要議題苗栗大埔拆遷案,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都鮮少被報導。取而代之的是大貓熊寶寶「圓仔」的一顰一笑,整整轟炸了半年之久,這樣的方式已讓不少人感到厭煩。
一名媒體人在《中國時報》投書,指臺媒用詞十分粗鄙,如果將這些語言翻譯成英文,可能等同於「shit」、「WTF」,即使在美國三流有線電視新聞都不見得會使用,斥責臺媒缺乏國際觀,重視車禍事件更勝於國際大事。
造成臺灣媒體如此封閉與內向的原因,弗克斯分析可能與大陸對臺灣的隔離外交政策有關。《世界日報》總編輯魏碧洲曾說,臺灣缺乏參與世界級活動的機會,導致對島外的事都興致缺缺。
《中國時報》發行人吳根成說,相較於臺灣媒體,大陸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包羅萬象,具備歷史性與全球觀點,精湛的呈現足以讓臺灣記者蒙羞。文中還指臺媒利用人民統獨上的歧見,偏頗報導政治與經濟等新聞。
然而文中也肯定臺灣記者深入追蹤的功力,例如追蹤ETC的爭議、查緝知名大廠有毒食品還有日月光排廢水案,迫使政府介入調查,這證明臺灣媒體還是有能力做出好新聞,但決定權終究會回到全民手上,由觀衆決定新聞走向。要讓臺媒改頭換面,大衆需秉持「不看、不點擊、不迴應」的原則,但預期效果不太樂觀,可能要花上數十年等待改變,在這之前民衆還是得繼續接受腦殘新聞的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