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玩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 獲勝隊伍赴美參加全球賽

▲臺科大營建系學生自制纖維混凝土保齡球參賽。(圖左起)營建系大四蔡明村林家嘉、臺科大營建系副教授陳君弢、營建系大四李翊佳陳宛榆。(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灣科技大學今(28日)舉辦2019混凝土工程研討會,臺日專家學者齊聚臺科大,除了首次公開蒐集長達三十年的臺灣重大工程混凝土資料庫,也特別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參賽團隊來自全臺大專院校及高職,學生們需自制混凝土保齡球,進行擊球瓶球體強度韌性評分,獲勝隊伍明年將赴美國參加纖維混凝土保齡球全球競賽。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混凝土是營建工程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更是影響整體工程品質的關鍵,此次舉辦的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讓學生在實作中瞭解不同材料的特性製作方法的差異,對學生們實務經驗的應用能力很有幫助。

▲臺科大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同學們需自制混凝土保齡球滾球擊倒球瓶。(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

混凝土工程研討會兩年舉行一次,今年由臺科大營建系、臺灣混凝土學會(Taiwan Concrete Institute, TCI)共同舉辦,主題聚焦在混凝土的韌性與永續。爲加深臺日技術交流,邀請臺灣混凝土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振川日本混凝土協會前任會長丸山久一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新工法與新材料、混凝土耐久性設計結構安全評估監測等議題。研討會上也首次公開臺灣重大工程混凝土資料庫,資料庫蒐集三十年來臺灣橋樑、道路、水庫的混凝土溫度與變形狀況,提供長時間測數據,公開數位化混凝土雲端資料,將可讓更多營建工程師應用在工程雲端運算、預測混凝土性質與時間關係、強化結構安全評估精準度等面向。

▲臺科大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臺科大參賽學生準備滾球。(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今年活動也加入「TCI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競賽分爲大專院校與高中職組,每組參賽隊伍需自制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現場進行重量、尺寸、抗壓強度、韌性、滾球競賽評分,成功擊倒最多保齡球瓶,且球體在大變形下仍可承受最大重量壓力的隊伍獲勝。冠軍隊伍可獲獎金2萬5千、亞軍1萬5千、季軍1萬元,大專院校組第一名團隊更可獲臺灣混凝土學會及美國混凝土學會臺灣分會推薦,參加明年三月在美國舉辦的纖維混凝土保齡球全球競賽。

▲臺科大混凝土保齡球競賽開球儀式。(圖左起)臺科大營建系教授張大鵬、臺灣混凝土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振川、現任理事長詹穎雯、日本混凝土協會前任會長丸山久一、臺科大營建系副教授陳君弢。(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臺科大營建系副教授陳君弢表示,讓混凝土保齡球強度夠又具有韌性是這次比賽的重點,同學們要懂得拿捏纖維材料比例,也考驗着均勻混合材料的製作技巧。過去同學在工程材料、混凝土品質控制課程都學習過相關知識,透過參加比賽實際運用,增強配比設計的能力,也讓學生更加了解混凝土材料特性。

▲臺科大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臺科大參賽團隊(圖左起)營建系大四學生蔡明村、林家嘉、李翊佳、陳宛榆。(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

參與競賽的臺科大營建系大四學生蔡明村表示,比賽針對保齡球重量做限制,球不能太重又必須兼顧強度與韌性是最困難的,團隊投入半年時間不斷實驗各種材料配方,嘗試將近20種版本才找到將石英砂、水泥、聚丙烯纖維、保力龍球等材料混和的理想配比。蔡明村說,過程有點像在烹飪,不同材料添加的順序、攪拌時間都會影響成品密度、混合均勻程度,參賽後對混凝土材料的特性更熟悉了。另一組參賽團隊,臺科大營建系大四學生李翊佳表示,調配混凝土材料有時候想像與實際結果有很大落差,必須多練習累積實作經驗,尤其鋼筋混凝土建築都需要有延展性,才能面對地震等災害,因此學習製作具備延展性、韌性的混凝土保齡球,對提升實務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臺科大舉辦纖維混凝土保齡球競賽,讓學生在實作中瞭解不同材料的特性與製作方法的差異。(圖/臺灣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