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益仁憂心 還有3難題待解

BNT疫苗運送須要在-50至-70度環境冷鏈技術關鍵。圖爲AirBridgeCargo航空可用於運送疫苗的航空貨櫃。(摘自AirBridgeCargo)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臺灣東洋藥品公司昨天宣佈已取得德國BioNTech(BNT)與美國輝瑞(Pfizer)合作的新冠疫苗代理權,估計最快明年1月可取得1000萬劑疫苗,對此疫苗專家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臺灣若能取得如此大量的疫苗當然很好,但仍至少有3問題待解,包含冷鏈、倉儲設備如何建立?國內三家疫苗廠該何去何從?東洋的德國BNT疫苗若也在COVAX機制中,是否會和政府花錢購買疫苗政策重複?都有待政府對外說明。

冷鏈系統中才能運送

蘇益仁表示,這支德國BNT新冠疫苗是mRNA疫苗,必須要在零下20到60度的冷鏈系統中才能運送,若要在國內醫療院所中進行施打,就必須要建置相關配備,因此臺灣若引進這支疫苗,勢必得重新建立一套冷鏈儲藏系統,耗費的成本將相當巨大。另相關的冷鏈、倉儲設備等費用究竟是要由政府出,還是東洋公司負擔,這些都必須先講清楚。

國內3疫苗廠何去何從

蘇益仁也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爲了有選擇權,才以較高價格與COVAX(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簽約,並在10月初就付了訂金,而這次東洋的德國BNT疫苗,是否屬於COVAX機制內的疫苗?若是那能否用訂金來折抵?若BNT疫苗不屬於COVAX機制內的疫苗,而一次購足3000萬劑剛好可供國人施打,是否就代表我國先前花錢與COVAX簽約等於白費力氣?成了冤大頭

已簽約COVAX恐多付款

另外,若明年第一季就能取得1000萬劑疫苗,蘇益仁也擔憂國內三家疫苗廠將何去何從?「明年第一季國內三家疫苗廠恐怕都只完成第一期臨牀試驗,正在進行第二期臨牀,到時候若政府選擇採購BNT疫苗,那我們還要不要買國光聯亞高端產品?」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迴應,我國採購新冠疫苗的原則還是以超量購買的方向進行,且也不會只買德國BNT一家,其他平臺包含COVAX也會採購;至於國內三家藥廠所研發的疫苗,只要安全性有效性都合乎食藥標準,透過緊急授權仍能採購,對於疫苗都會盡量往多方採購的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