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出售、斑馬撞開柵欄溺斃 日本面臨剩餘動物難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爲了解決空間不足,日本動物園會把「剩餘動物」轉園、賣給寵物店或繁殖商,不過在轉移、交換的過程中,動物經常陷入驚慌導致傷亡。這些事件不僅是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結構性問題導致的後果。
格蘭特氏雄斑馬巴倫(Grants Zebra)3月從日本愛知縣的馬術俱樂部逃脫後,圍捕過程中被麻醉吹箭射中,在附近的高爾夫球場溺斃。巴倫2014年在大阪市天王寺動物園出生,由於雄斑馬長大會跟父親競爭,又沒有多餘的空間分開飼養,園方在2月與貿易商簽訂「動物交換契約」,換取其他展示動物。
爲了培養親近生人的習慣,巴倫離開動物園後被送往瀨戶市的馬術俱樂部,但是陌生環境讓牠撞開柵欄逃往3.5公里外的高爾夫球場,在圍捕過程中溺斃。對此,天王寺動物園表示,園內會定期繁殖和購買維持數量,預算不足的情況下,只好拿新生的動物與其他動物園或貿易商交換。
▼水獺竟交換到寵物店出售。(示意圖/翻攝自Wildlife Friends Foundation Thailand)
從園方的解釋可以得知剩餘動物非常普遍,不過透過貿易商的交易對象非常難掌握,例如鹿兒島市平川動物園曾交易2只小爪水獺,竟然被放在靜岡市的寵物店出售,引起動保界一陣撻伐。
據瞭解,貿易活動從明治時代開始,被視爲動物園發展的推手。不過日本相關場館普遍面臨空間不足,即使爲了保存物種也很難大量飼養,尤其是大型動物更爲棘手,不得不依賴貿易商,相較於歐美國家從40多年前避免非法交易、獵捕等行爲,致力透過繁殖和交換來解決問題,雖然各國條件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動物保育目前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日本旭川市的旭山動物園就是一件優質範例,1994年爆發人畜共通的「胞蟲病」被迫關園,隔年重啓營業後卻等不到遊客回籠,問題不僅出在傳染病,遊客早已失去興致、動物沒有活力都重創園內業績。
爲了拯救動物園,展場參照各種動物的習性設計,花豹習慣在樹上尋找獵物,卻整天待在平地失去獵食興趣,因此把展區移到高處,不僅恢復活力還一一「打量」樹下的遊客,形成有趣的互動;海豹通常在峭壁夾縫追捕獵物,於是園方把水池改裝成兩層樓高的玻璃水柱,讓牠們能夠「上下」遊,而不是「左右」移動。量身打造的改動讓動物重獲元氣;遊客也找回新鮮感,原本無名的地方動物園,一躍變成北海道的名勝景點,就算離市區將近4小時的車程,也讓許多遊客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