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總體檢!節流開源加再生水 才能度過枯水期

記者馮建棨、周康玉/綜合報導

梅雨鋒面還沒到到前,目前有苗栗臺南高雄澎湖四個地區水情吃緊,面對未來可能有缺水狀況水利繃緊神經加強調度,祭出四大處方調控水源,就是希望五月底前不要進入三階限水。除此之外,面對氣候變遷,未來臺灣仍會持續面對缺水問題,再生水就成了產業界的備援用水,同時也希望讓每滴水都能夠妥善利用

▼梅雨還未到,苗栗、臺南、高雄水情拉緊報。(圖/取自水利署網站

梅雨遲未報到 苗栗臺南高雄水情吃緊拉緊報

經濟部在四月底召開旱災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會議,會議中決定,苗栗地區由於調度及節水控管得宜,水情已穩定改善,從五月1日起把水情燈號由「一階限水」的黃燈調整爲水情稍緊綠燈,臺南、高雄及離島澎湖地區至梅雨鋒面來臨前,仍需審慎關注,維持目前水情燈號爲水情稍緊綠燈。經濟部強調,現在正值枯水期末抗旱關鍵時期,期盼各界共同節約用水。

至於在水庫水量,目前北部的翡翠及石門水庫,蓄水量分別有64.95%及60.65%,比過去幾年水情稍好一些,新竹寶山及寶山第二水庫蓄水率也有79.12%,苗栗地區鯉魚潭水庫回升到78%,週一水情燈號才轉爲水情稍緊的綠燈,不過往南走,嘉義仁義潭水庫只剩下23.09%,臺南曾文水庫更只有5.98%,烏山頭水庫也只有48.13%,而高屏溪川流量降到每秒11.9立方公尺,種種都顯示南部水情不樂觀。

水利署指出,是否能解除旱象就要等梅雨帶來好消息,關鍵不只是下週,而是整個月梅雨帶來累積雨量是否足夠,後續會每10天開水情會議,滾動式檢討,盼在五月底前不會進入三階限水影響民生供水

抗旱就像期末考 沒到最後都不知道成績

水利署官員表示,去年8月之後就沒有颱風侵襲臺灣,這也讓臺灣的降雨量不足,因此從去年9月份開始就提前進入抗旱階段,比起往年到11月早上許多,官員坦言這次缺水情況現在看起來跟前幾年相比是略好一些,不過這些都只是「模擬考」,要等到梅雨帶來豐沛雨量後,水情好轉後抗旱纔算告一段落,官員說,「抗旱就像期末考,沒到最後都不知道成績」。

▼梅雨還未到,南部地區水情不佳,曾文水庫庫底裸露,水利署趁枯水期。(圖/取自水利署網站)

工商界提五缺 就怕缺水影響生產

過去全國工業總會在產業政策白皮書中提初五缺問題,缺水就是其中一塊,臺灣長期缺水恐影響企業在臺投資意願,因此行政院在去年提出五缺解決方案,希望能滿足企業需求。

根據工業局資料顯示,石化、鋼鐵、紡織、造紙到半導體都是高度依賴用水的產業,因此產業新建或擴建時,一定會考慮供水是否無虞,而科學園區和散佈在各縣市的工業區,影響到地方的經濟發展,因此從地方到中央政府都比須面對的問題。

因此行政院在去年底推出五缺解決方案中,缺水方面目前水利署也已規劃計劃,讓全臺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用水均能夠穩定。短期可透過板新二期、自來水降漏等,增加每日117萬噸供水能力;長期則透過前瞻水利建設等方案,將用水缺口自每日80萬噸減到18萬噸。整體完成後,到2031年北、中、南可各有13萬噸、132萬噸及8萬噸備用水量

很怕缺水的臺南科學園區 早就做好準備

南科管理局副局長蘇振綱表示,去年10月就開始有水情吃緊的消息傳出,經濟部就開始要求科學園區廠商自主節水,因此這八個月以來,廠商從非生產性用水包括生活用水、澆灌,以及透過回收水再利用系統節約,根據統計臺南及高雄地區每日平均用水量(CMD)約爲14.1萬噸,產業節水5%達標,希望在不影響生產下來進行,畢竟製程上節水較爲困難。

蘇振綱表示,會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希望下週鋒面解決旱象;但南科管理局仍會從根本推動節能措施,包括推動綠建築及綠色工廠等,有萬全準備來面對缺水問題。

▼臺灣水資源長期缺乏,面對氣候變遷,產業界已經嗅到危機,自行建置再生水廠來穩定製程用水。(圖/記者馮建棨攝)

解決缺水問題 水利署力推再生水廠滿足企業需求

水利署表示,再生水在水質上一般民衆會有疑慮,因此用在工業製程上則不受影響,甚至再生水可以讓廠商減少再處理水的成本,並且做到友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產業除了用電量大,用水量也相當可觀,過去有半導體業者製程只只用自來水後的「純水」,不過在後續建廠計劃,將首度把再生水列入水源當中。水利署官員指出,半導體業者對水質要求較高,因此希望再生水業者提出相關水源,再衡量後續純水話後的成本,而這也會影響到廠區建置時程

面對缺水 耗水產業自覺設置再生水廠

臺灣中南部每年枯水期末都容易出現限水的狀況,廠商爲了滿足製成需要,部分廠商設置再生水廠或是規劃建置海水淡化廠,讓每滴水都可以重複使用多次,也減少使用一般用水,避免社會觀感不佳。

中油高雄林園廠將用過的製程廢水回收再利用,不僅省下廢水排放的處理費、購買自來水與自來水處理費等費用,每噸水至少可省30元,現在每天可省超過10萬元,不僅減輕環境負擔,同時也節省每滴水,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中油表示,工業用水多來自來水,買一噸自來水成本至少12元,還要再加上處理成可供使用的狀況,過濾、純水、超純水、導電度等過程,相關成本逼近每噸30元,而廠區廢水排放都要符合政府標準,因此廢水要處理成可排放的狀況,每噸水就耗費需6.5元,若處理成再生水,回收一噸水就有19元的效益,因此把廢水回收成再生水是節省成本的做法。

另外臺塑六輕則是規劃自建海水淡化廠,臺塑規畫在六輕園區內設置海淡廠,豐水期低載運轉,減少取用一般用水,枯水期海淡廠則滿載,減少從集集攔河堰取水量。臺塑規劃海淡廠日產量在2萬到10.5萬噸,相關環評案在今年3月初已經有條件通過,後續則要看相關建廠規劃。

面對缺水問題 水利署祭四處方來解決

水利署指出,面對今年的缺水狀況,從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四大方向着手。開源指增加供水,中莊調整池及湖山水庫已經完工開始進行供水,南部缺水則是實施人工增雨,從去年八月到現在就進行七次;節流則是實施自來水減壓供水,常態減壓供水就節省2100萬噸,另外調整農業供水狀況,各區水利會進行節水灌溉,就省1下18400萬噸的水量,成果相當驚人,另外產業節水上,各科學園區、工業廠區自主節水也有1800萬噸,整體成效相當於省下一個石門水庫的蓄水量。

至於在區域調度上,已經進行北水南調南水北調,北部翡翠水庫過去水情較好,有支援板新地區供水,石門水庫則是支援新竹地區,總共支援9300萬噸;另外南水北調則有苗栗支援新竹,高雄支援臺南、臺中支援苗栗,總共累積2800萬噸,都讓區域支應供水有很好的成效。備援水方面,面對未來可能缺水危機會擴大,在石門、永和山、明德、鯉魚潭、曾文及南化水庫進行水庫放水總量管制,總共節省26200萬噸,另外再可能缺水的地區,目前已經請動伏流水取水計劃,另外也備妥防災救援水井有1132口。

水利署說,目前正處於旱期最末端,是抗旱最關鍵時刻,除了期盼梅雨解渴外,也希望各界能共同節水,順利度過缺水期,讓水資源能更精準的運用。

▼臺灣長期缺水,經濟部祭出四大處方來調控水源,就是希望五月底前不要進入三階限水,同時也做到長期穩定水源供應,讓民生及產業用水能夠取得平衡,圖爲曾文水庫滿水位時期。(圖/記者馮建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