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飽易傷腦、失智?大型研究有意外發現

挪威大型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長短和大腦萎縮沒有關聯。(示意圖/shutterstock)

近年有研究指出,經常睡眠不足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甚至釀成大腦萎縮,不過挪威大型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長短和大腦萎縮沒有關聯,認爲民衆如果沒有感覺疲憊,就不用過度擔心自己睡眠不足。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報導,衆所皆知熬夜易導致隔天注意力不足,不過近年研究更稱,經常睡太少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甚至釀成大腦萎縮。

例如一項動物研究指出,夜晚大腦的排毒系統會加強運作,排除與阿茲海默症有關聯、稱爲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的有毒化合物。另外大型人羣研究顯示,睡眠時間異常少或異常長的人,許多方面的健康狀況更差,包括記憶力喪失及大腦萎縮,這些都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不過報導指出,這類人羣研究通常只能呈現睡眠時間與健康的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

挪威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團隊重新檢視以腦容量作爲健康指標的一系列研究,團隊探查4.7萬人現有數據,瞭解睡眠期間單一時間點與腦容量的關聯,研究意外得出一條倒U型曲線,腦容量最大的時間爲睡眠6.5小時。

團隊進一步追蹤4000名受試者達11年,發現睡眠時間與大腦萎縮沒有關聯。

團隊也進行第三項研究分析3萬人的基因數據,結果顯示那些基因上可能睡眠時間較長或較短的人,不見得腦容量就比較小。帶領研究的菲傑爾(Anders Fjell)教授表示,這項分析結果挑戰了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萎縮的觀點。

菲傑爾不建議民衆刻意改變睡眠習慣,他認爲人們與生俱來的睡眠需求會有變動,除非受到環境限制,否則大腦會確保身體獲得必要的睡眠量,他推測人體對睡眠的需求會達成動態平衡。

他說:「如果你感覺整天都很疲倦,那你可能是睡得太少,可能會有負面影響,但只要你感覺還好,就不用擔心你是睡6、7或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