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溼迎立夏,養心忌狂喜

立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來。連場暴雨中,不少人切身體會到嶺南人爲何總把“溼氣”掛在嘴邊。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鍼灸康復科主任中醫師範德輝提醒,溼氣礙脾,脾的運化功能減弱,反過來又影響祛溼。不少人近來總覺得昏昏沉沉沒精神,渾身黏膩不舒服,或是食慾下降,也是因爲如此。

範德輝提醒,此時謹記兩句養生金句:

暑熱溼雨立夏至,養心安神忌狂喜。

暑溼迎立夏,養心要清淡

“鬥指東南維爲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萬物繁茂的立夏,日漸升溫,雷雨增加。夏季歸心,屬火,酷暑易升心火,容易出現口乾口苦、失眠、口腔潰瘍等不適。暑熱與溼氣容易兼夾爲犯。範德輝教授提醒,此時養生大原則是“春夏養陽”,而立夏養陽重在養心,要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爲安度酷暑做好準備。

範德輝建議,夏季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也可適當多吃,既能補充營養,又可“強心”。平時可適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維生素C的供給,還能預防動脈硬化,清淡“護心”。雨水頻繁的天氣下,適合清淡少油有營養的飲食,配合蔥薑蒜以及陳皮、砂仁、豆蔻等香料,鮮美爽口。

忌大喜大怒,睡好子午覺

會養心者,才能長生。明代《養生四要》曰:“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也不殆。”範德輝提醒,立夏後人們常容易煩躁不安,此時切忌大喜大怒,要做到戒怒戒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

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養好心血。不過,範德輝提醒,這裡說的“夜臥”並非熬夜,而是晚上10點左右上牀,爭取11點子時入睡。而“早起”也應在保持八小時充足睡眠的基礎上,以免損耗了陽氣。中午11時到下午1時的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所以午時也應睡覺,不過可以小憩爲主,半個小時即可。

陽光下運動,點穴排痰溼

“如果要說,一年四季哪個季節運動最合適,那一定是夏季。”範德輝說,一方面夏季天熱,人體陽氣也比較旺盛,因此增加戶外運動,符合身體需求;另一方面,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長的是氣血。運動可以生髮陽氣,助推氣血運行。運動時多在戶外曬太陽,也可以補充體內陽氣。而雨天則應避免戶外運動,以免受寒感冒。

根據季節特性,此時以“散越”而非以“收藏”爲主,因此運動量不妨稍大。範德輝表示,游泳、慢跑、太極、八段錦、易筋經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選擇。當然一向容易出汗、動輒氣喘的體虛之人及老年人,可以站樁功、內養功、坐禪等靜功爲主要運動方式,適當配合導引拉伸經絡,疏達氣血即可。

日常可經常點按神門、豐隆穴,不僅能調節心臟功能、安神寧心、改善睡眠,還能祛除連日下雨帶來的溼氣,幫助將體內的痰溼排出體外,來改善心臟氣血的供給。

立夏養生湯水

綠豆陳皮鴿子湯

功效

健脾祛溼清心。

材料

鴿子1只250~300克、綠豆50克、陳皮1-2瓣、蜜棗適量、薑片4片。

做法

1.綠豆洗淨後泡水2小時或放入冰箱速凍層冷凍30分鐘;新鮮鴿子洗淨砍塊;陳皮用少量冷水浸泡3~5分鐘,用刀背刮除一部分內囊後繼續浸泡.

2.將泡好的綠豆放入鍋中,加水2升,大火燒開後煮約30分鐘至綠豆軟爛開花,關火燜15分鐘。

3.將鴿子塊和薑片一起倒入鍋中,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熬煮40分鐘。將陳皮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鍋內,繼續熬煮15分鐘,然後加入蜜棗。

梔子桔梗薄荷棗仁茶

功效

清熱解表寧神。

材料

梔子3克、桔梗6克、薄荷3克、百合3克、桑葉5克、酸棗仁10克、菊花3克、甘草5克.

做法

上述材料加入沸水燜泡約20分鐘,可反覆沖泡至味淡,每日一劑。

立夏保健穴位按摩

神門穴: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神門穴,每次1~3分鐘。

定位:手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豐隆穴: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端按壓穴位作旋轉揉動,力度以感覺酸脹爲度,按揉每分鐘50~100次,持續3~5分鐘;艾灸5~10分鐘。艾灸可隔天1次,堅持兩週。

定位: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中點。按摩豐隆穴時會有輕微疼痛感。

文 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李朝 金小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