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 重在“養心”

北京時間5日8時10分迎來立夏節氣,伴隨着夏天第一個節氣的到來,整體氣溫將逐漸升高,暑溼也將接踵而至。這個時節,日常飲食起居該如何跟着節氣變化合理調整?今天我們來跟廣醫三院臨牀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劉佳學一學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

“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據說在我國一些地區,以前立夏這一天有輪流稱重的習俗,看秤人大聲報出體重數,並添上些吉祥話,寄託人們對健康的祈願。

“其實古人立夏稱重,從養生角度來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通過這種形式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廣醫三院臨牀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劉佳解釋說,入夏前後是容易發病的季節,不少人入夏後會出現寢食難安,睏倦、低熱、胃口差、心煩、失眠、上火等症狀,中醫稱“疰夏”。這是因爲立夏後天氣將逐漸炎熱,南方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溼熱擾人,尤其是脾胃虛弱的小兒和體質偏弱的人羣,在氣候變化過程中,更容易因暑溼困脾、耗傷正氣而招致“疰夏”之苦。

飲食起居 順時養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認爲“夏氣與心氣相通”,順時養生,立夏之後更要注意“養心”。劉佳支招,可適當調整日常的飲食起居,以助清心安神、健脾祛溼:

1. 晚睡早起

進入立夏後,作息應適當調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適當午睡,以助消除疲勞,養足心氣;但午睡時間不宜太長,以半小時到1小時爲宜;如果中午沒條件午睡,也可抽空閉目調息、放鬆身心。

2. 運動應避免大汗淋漓

立夏後天氣更熱,運動更容易出汗,中醫認爲心主血脈,血汗同源,“汗爲心之液”;建議運動量不要太大,避免大汗淋漓,特別是中老年人,宜散步、慢跑、練八段錦、五禽戲、打太極拳或做瑜伽等不劇烈的運動,並適當多喝水補充體液。

3. 養護心氣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養心最忌情緒波動大,日常儘量保持心態平和、精神放鬆,靜養身心才能更好地養護心氣。

4. 飲食有三宜

“調整好飲食,以清淡爲主也有助於夏季養心。”劉佳提醒,這個時節飲食有三宜:

一宜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食物爲主,多食蔬果、粗糧,多食清潤祛溼的食物,如魚、瘦肉、鴨肉、薏米、冬瓜、木瓜、玉米等,少食過鹹的食物以及動物內臟、肥肉等;

二宜酸——多食酸甘的食物,以助肝養胃、養心安神,如蓮子、百合、玉米、山楂、楊梅、黃瓜、豆類等;

三宜暖——“春夏養陽”,夏季雖炎熱,飲食宜溫暖,少食冷飲、冰鎮瓜果,以免損傷脾陽。

推薦湯品

鯽魚雙豆祛溼湯

食材:鯽魚1條(約200克),眉豆30克,赤小豆50克,瘦肉1兩,陳皮1瓣,生薑3片。

做法:鯽魚宰淨,先在鍋內用食用油煎至淡黃色,眉豆、赤小豆提前浸泡,瘦肉切塊、先飛水;將以上食材一同放入湯鍋中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1.5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補中祛溼。

養心食療飲

參蓮泡水飲

食材:取西洋參3克,帶心蓮子10克,麥冬5克,一同用研磨機打成粉後,一天內分多次用開水沖服。

功效:益氣護心降火。

五豆飲

取紅豆、赤小豆、綠豆、白扁豆、黃豆各約10克,清洗後連同生甘草3克放進陶鍋中加適量水,煮開後用文火煲1小時左右,放溫後食用。

功效:有助消暑清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