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大暑!醫曝「最忌吃1類食物」恐中暑 溼熱排不出

▲今爲24節氣中的大暑,要小心中暑。(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今(22)日爲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中醫師黃千瑞指出,大家一定有過感覺身處一個大蒸籠內,身體溼氣熱氣都散不出去,超不舒服!面對這炎熱節氣,她提醒,要慎防喝冰飲、吃冰品,恐讓毛孔快速收縮、無法排汗,造成體內溼熱無法排出,就容易引發中暑。

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黃千瑞說明,暑熱耗氣傷津,《內經》指「壯火食氣」,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同時熱逼汗出,出現口乾舌燥、解尿不暢。輕則令人精神不振,重則導致中暑甚至熱衰竭危及生命。她呼籲要減少正午烈日出門或注意防曬;室內環境保持清涼通風,打開窗戶、風扇或開啓空調設備;記得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大暑高溫溼溽,可以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以達到節氣養生。黃千瑞表示,中醫的「涼」是指食物屬性,並非溫度高低,就像是綠豆湯或仙草茶,都是夏日隨手可得的飲品,婆婆媽媽們也能煲冬瓜湯慰勞家人。不過脾胃虛寒或敏感體質民衆要注意,建議由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辨證論治,決定可否飲用或調整配伍。

▲喝冰飲、冰品會使毛孔快速收縮,使體內溼氣、熱氣無法排出,引發中暑。(示意圖/南投醫院提供)

大暑慎防「因暑貪涼」。黃千瑞說明,涼補並非摸起來或吃起來冰涼的食物,例如剉冰就是NG食物,因天氣炎熱容易出汗,若食用冰飲、冰品,會使皮膚腠理(毛孔)快速收縮,除了無法正常排汗,體內熱氣或溼氣也無法排出,造成所謂的中暑(陰暑)狀況,甚至皮膚搔癢伴隨疹塊或溼疹病竈。另外,脾胃功能也會受影響,會出現腹痛或腹瀉。

除了選擇清暑利溼的食物外,黃千瑞說,可透過刮痧刺激體表經絡,達到促進氣血循環的功效。中暑時利用刮痧讓身體熱氣排出,皮膚會顯現皮下出血或瘀血小點,都是皮膚出痧的反應。不過出痧程度和個人體質、病情程度都有關,千萬不要爲了想刮出痧而過度使力,反而造成皮膚髮炎感染,且刮痧後要喝溫開水補充水分。

此外,黃千瑞也建議,可以按壓足陽明胃經穴位「足三裡」,從外側膝蓋骨下方的凹窩,再往下延伸四橫指處(三吋)。她解釋,有脾胃系統或消化問題都可以多多按摩足三裡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