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強孰弱?中美軍事力量在遊戲中的比拼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是經濟的延伸。隨着近些年經濟體量的不斷增加,中國不斷謀求地區性強國的政治地位,參與全球性政治事務,對美國在二戰之後建立的“國際秩序”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如今,中美關係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中國也成爲了世界媒體輿論的焦點。
正所謂“樹大招風風撼樹”,近些年“中國威脅論”的論調甚囂塵上,彷彿中美大戰一觸即發。而嗅覺敏銳的西方遊戲公司當然要藉此炒作話題,將中美搬到遊戲的舞臺上一決雌雄。那究竟孰強孰弱孰優孰劣?那些遊戲製作組又是如何塑造各自遊戲背景下的中美力量的呢?接下來,筆者將通過兩款最著名的軍事遊戲系列,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件事。
筆者認爲,在軍事仿真類遊戲中,還沒有哪款遊戲能夠和《武裝突襲3》相競爭。因爲除了對軍事裝備數據的準確還原以外,波西米亞還會邀請世界上著名的軍事顧問對未來世界軍事格局進行預測,再根據分析編成劇情。
所以玩家們總是能在看似科幻的劇情中找到現實中的影子,彷彿劇情就是未來真實會發生的一樣。比如,《武裝突襲2》的劇情成功預測了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武裝衝突。
其實很多遊戲都塑造過近未來戰爭的形態,但從來沒有一款遊戲能夠像《武裝突襲》系列一樣準確地把握世界未來的發展形勢,並將其作爲一個賣點深深抓住軍事模擬愛好者們的心。
《武裝突襲3》當然也繼承了這個賣點,在本體劇情故事結束之後,波西米亞推出新DLC“APEX”,將遊戲世界觀中的中國直接引入到戰場——南太平洋島嶼Tanoa,與美國爲首的北約軍隊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在遊戲中,中國軍隊隸屬於廣州協約戰略同盟(CSAT),同時中國也是該組織的直接領導者。很多玩家認爲CSAT映射的是現實中的東盟,但筆者認爲說它映射上海合作組織應該更貼切一些。其一是因爲中國在兩個組織中都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並實現了經濟領域合作,其二是CSAT徽章中的六個菱形映射了上合組織的六個成員國。
遊戲中CSAT的徽章
遊戲劇情一開始便用簡短的新聞剪輯片來交代遊戲發生的背景:2035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組織由於經濟原因不斷地縮減海外經費預算,導致海外駐軍不斷地減少。與此同時,以中國爲首的CSAT組織迅速崛起並向太平洋方向進發。
CSAT 勢力直逼太平洋
遊戲背景和現實中一樣,世界上最大的海權國家——美國一直把持着太平洋,並將其視爲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長此以往,一場大戰在所難免。但就像現實中的敘利亞局勢一樣,兩個大國間的摩擦彷彿都需要靠“代理人”去實現。
所以在本體遊戲劇情中,雖然北約勢力並沒有直接與CSAT正規軍兵戎相見,但兩個勢力的特種部隊和突擊部隊卻參雜在當地政府軍和地方武裝中“你來我往”。
根據遊戲設計,在2035年美軍士兵所使用的裝備仍然中規中矩。(見下圖)
遊戲中的美軍士兵
由於科技的進步,以及2035年軍隊裝備與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北約軍隊全部更換爲主流6.5毫米突擊步槍和IV級防彈標準的避彈衣。這個標準的防彈衣放到現在可是能夠防禦14.5毫米狙擊步槍彈的直射的。作戰頭盔也是沿用經典外形,防彈等級達到了IV級標準,可抵禦6.5毫米步槍彈流彈。
從整體上來看,遊戲中的2035年美軍單兵武器裝備與現在的美軍遊騎兵裝備在外形上比較相似,但更加註重士兵個人的防護,也就是偏重於防守。
美國遊騎兵裝備
與2035年的美軍有所不同,在遊戲設定下的中國軍隊好像看起來奇幻許多。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軍隊武裝起來有一種未來戰士的風範,但士兵所穿戴的是攜行具而不是避彈衣。對於士兵的防護全部由士兵所穿着的CSAT戰鬥服裝提供,換算之後達到了現在的II級別防彈標準,也就是警察通常穿的避彈衣的標準。
頭盔採用了流線設計,並將攝像頭內置,同時提供整合的戰術眼鏡來提高士兵的戰場感知能力和通訊能力,而防彈級別也達到了遊戲最大的V級級別,能夠抵禦6.5毫米步槍彈的直射。士兵使用的是5.8毫米口徑的無託式突擊步槍,是現在PLA使用的95式突擊步槍的改良版。這也從側面證明,波西米亞認可95式突擊步槍與中國主流5.8毫米步槍彈仍然能夠適應未來戰場。
95式突擊步槍
可圈可點的是,遊戲還爲中國士兵加入了個人空調系統。
據我所知,這是所有遊戲中第一次刻畫現代軍用個人空調設備。由於遊戲作戰背景設置在熱帶雨林,在悶熱的環境下個人空調無疑提高了士兵的持續戰鬥力和士氣。但由於個人空調的使用,遊戲中CSAT士兵的紅外熱信號也是格外的強。
空調的兩個排風口
由此看來,在遊戲設定中,CSAT通過去除避彈衣來減輕單兵負重,士兵們戴上更強力的頭盔,用上更高科技的單兵裝備,被塑造成強勢進攻並擁有可持續戰鬥力的角色。遊戲也打破了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爲中國“不在乎人權”的形象,爲單兵配備個人空調設備。
士兵作爲武裝力量中最基本的戰鬥單元不可或缺,但要想在戰鬥中取得壓制敵人的絕對優勢,還得需要陸戰之王——坦克。
遊戲中,以美國爲首的北約軍隊使用的是M2A1和M2A4“監獄”主戰坦克,其中M2A4是M2A1在城市作戰中的改良版本。
遊戲中的M2A1 Slammer
從命名中就可以看出這個坦克的原型應該是美國現役主戰坦克——M1A2主戰坦克。而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坦克正前方的大角度傾斜裝甲和大角度傾斜炮塔。這說明在遊戲設定中,M2A1主戰坦克通過大角度傾斜裝甲犧牲戰車內部空間、增加等效裝甲厚度以達到非常好的防禦效果。
但結合坦克所使用的105毫米主炮綜合來看,該坦克仍然是一個偏重防禦的角色,與在遊戲背景下整個北約偏於防守的軍事策略相符。
而以中國爲首的CSAT組織的T-100主戰坦克就與M2A1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見下圖)
遊戲中的T-100坦克
“又長又粗”的125毫米主炮和炮塔後部寬闊的彈艙,意味着該主戰坦克擁有強大的火力和戰鬥持續性。炮塔前部圓形的反應裝甲模塊和坦克前裝甲的反應裝甲模塊都顯露出濃濃的俄羅斯風格,畢竟從名字上看,該主戰坦克的原型是俄羅斯主戰坦克T-90。可以看出,對於作爲強勢進攻存在的CSAT組織,這款主戰坦克無疑是他們手中的一把利劍。
在分析過士兵裝備和主戰坦克之後,相信大家已經對《武裝突襲3》世界觀下的中國力量和美國力量有了一定的瞭解。波西米亞認爲在2035年中國的崛起和新“軍事聯盟”CSAT的形成是在所難免的,歐洲的衰退導致北約力量的衰弱以及美國的全球軍事力量減弱也是大勢所趨,所以遊戲所設計的大大小小的武器裝備都繼承了國家的軍事戰略意志,讓中國充當強勢進攻的角色,讓美國處於偏重防守的位置。
其實筆者認爲這個設定不無道理,美軍在現階段長期處於治安戰的環境中,其軍隊發展方向已經向偏重於防守的一面傾斜。
雖然美軍嘴上喊着仍然奉行全球投送、快速反應的輕裝上陣軍事戰略,但身體卻在治安戰中很誠實地使用了各種厚重的附加裝甲和特製武器。長此以往,美軍在戰鬥策略和軍隊的建設方面出現偏重於防守的傾斜,也就很好理解了。
美軍在治安戰中大量使用的特製防雷車和加掛防RPG欄柵的斯崔克步兵戰車
對當下世界形勢的“美妙”臆想——《戰地》系列
作爲遊戲界赫赫有名的軍事類FPS大作,《戰地》系列一直擁有着相當龐大的玩家羣體。在最近的近未來和科幻風潮中,EA公司一枝獨秀,推出的《戰地1》將FPS的風潮帶回歷史。不知道《使命召喚》系列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無腦跟風”,也將自己的新作重新帶回了二戰。
言歸正傳,在《戰地》系列中,中國力量最早出現於《戰地2》 作品中。將現實中的武器裝備悉數搬運進遊戲裡一直是《戰地》系列的最大賣點,所以大家在遊戲中看到的基本上就是遊戲出品年代中國和美國的武器裝備。而由於《戰地》系列引入的武器裝備太多,筆者就只列舉能夠代表武裝力量的單兵裝備、主戰坦克以及戰鬥機。
在《戰地2》中美軍士兵使用的是M16和M4A1等美軍90年代末的制式裝備。(見下圖)
這也非常形象地刻畫了美軍在90年代中東戰場的形象。(見下圖)
在坦克和戰鬥機方面,《戰地2》精準地還原了美軍的主戰力量——M1A2主戰坦克和F/A-18戰鬥機。(見下圖)
相比之下,中國軍隊方面的裝備好像看起來就比較“寒酸”了,其中也包含着遊戲發佈時並沒有列裝在部隊中的武器裝備。
步兵大部分配備56式衝鋒槍並身着87迷彩戰鬥服裝,只有少量的特種兵列裝95式突擊步槍。(見下圖)
總體來說還是很符合九十年代末期中國軍隊步兵形象的。(見下圖)
《士兵突擊》的劇照就刻畫了當時的中國步兵形象
出於平衡性的考慮,《戰地2》中各個武器裝備方面的性能的差別並沒有很大,甚至出現了中國個別裝備優於美軍裝備的情況。最顯著的就是遊戲中的殲-10戰鬥機由於遊戲早期過於強大,在《戰地2》的1.4版本更新後被削弱,但削弱之後仍然非常強勢。
殲10戰鬥機
由於沒有單機劇情,我們只能通過《戰地2》中的武器裝備來進行分析。遊戲將當時中美的現役裝備悉數搬上作品中的廣闊戰場,雙方在遊戲中的作戰表現由於經過了幾番調整和優化顯得不相上下。但在實際作戰中,不管是經歷過現代戰火磨礪的美國步兵與高度數字集成化的M1A2主戰坦克,還是重型雙發的F18戰鬥機,都比中國步兵、98式主戰坦克和殲10戰鬥機要強。 所以,《戰地2》無疑是爲了遊戲性強化了當時中國的武裝力量,將其視爲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軍事強國。
但EA對於中國力量的“臆想”並沒有止於《戰地2》一部作品。2013年11月1日,《戰地4》正式發售。爲了捕捉“中國威脅論”的熱點,適應所謂的當下世界形勢的“實時動向”,《戰地4》不僅在傳統的多人對戰模式中加入中國力量,還將整個單人戰役任務圍繞中國的動亂展開。萬幸的是,《戰地4》被文化部禁止在中國大陸發售,給出的理由是:含有危害國家安全的內容和文化入侵。
爲什麼說是“萬幸”呢?筆者認爲,《戰地4》的劇情在老套地宣揚美國普世價值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世界警察形象的同時拉低了所有玩家的智商,文化部絕對是在保護中國玩家免受這種“毒奶粉”的毒害。
簡單地說,《戰地4》講述了一名中國將軍以美國謀殺“中國領導人”爲由在上海發動政變並對美國航母戰鬥羣悍然發動襲擊,“巧了”的是這個“中國領導人”倡導所謂的“民主,自由”正好與美國的普世價值“不謀而合”!美國作爲“人類文明的燈塔”和“民主與自由的衛士”,當然選擇保護這個“中國領導人”並與將軍互懟到底了!
我們且不說在中國穩定的政治體系下根本不可能發生這類事情,光是中國軍隊都能全滅了美軍太平洋基地和“泰坦”航母戰鬥羣後,卻在爲尋找一艘已經快被擊沉的兩棲登陸艦而犯難,這個設定本身就不太符合常理。更何況在最後的任務中,筆者實在是想不明白爲什麼將軍所乘坐的導彈驅逐艦不用導彈攻打主角的兩棲登陸艦,卻偏偏用小艦炮一下一下噴,導彈打光了麼?
遊戲中被中國軍隊用EMP和導彈輪番招呼的“泰坦”航母已經瀕臨沉沒
所以,在《戰地4》的劇情中,中國軍隊雖然具有碾壓美國海空力量的絕對優勢,但由於將軍的“智商”有限,導致乘坐着兩棲登陸艦的主角小隊一次又一次的團滅。
畢竟在《戰地4》中單人劇情只是一份調味菜,大規模多人對戰纔是重頭戲,所以在多人遊戲中,從中美雙方的裝備上來看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見下圖)
遊戲中美軍士兵的裝備
由於在多人模式中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武器,筆者在這裡就不從武器方面分析了,咱們還是來看一下單兵配備。首先美軍士兵的裝備還是非常個性化的,統一裝備避彈衣並穿了以Multi-Camo爲主色調的迷彩作戰服裝。整體上來看與美軍現役的特種部隊的裝扮十分相似。
美軍現役特種部隊士兵
中國軍隊的士兵穿着黑灰色戰鬥服裝,並混搭着我國07式迷彩。相比於美軍的穿着配置,中國軍隊的穿着應該更適合城市作戰,也更加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但由於偏向於特種風格的設計,中國軍隊似乎沒有什麼原型可循。因爲在中國承擔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都是機密,除了網絡上披露出來的一些代號以外,其他具體的細節基本上都被證實是謠言了。
遊戲中中國士兵的裝備
在遊戲中,美軍仍然使用M1A2主戰坦克這個飽經戰火洗禮的老江湖。(見下圖)
飛機也與《戰地2》一樣選擇F/A-18大黃蜂。除此之外還添加了F-35戰鬥機。(見下圖)
相比之下,遊戲中的中國在坦克和戰鬥機方面相比《戰地2》就提升許多,在主戰坦克方面選擇了中國現役最先進的99式主戰坦克。(見下圖)
並在戰鬥機方面選擇中國最先進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
當然,遊戲爲了追求可玩性和平衡性會對遊戲裝備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但在現實中中國的這些武器裝備已經和美國的武器裝備沒有代差了,甚至達到各有所長的地步。中國的99改式主戰坦克使用125毫米主炮和加厚裝甲,其在火力和防護方面都超過了美國的M1A2主戰坦克,但在火控和信息化集成等方面仍然落後於美方。在去年珠海航展公開亮相的殲20更使得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二個同時研製兩款五代機的國家。
隱身戰鬥機殲20
所以從《戰地2》到《戰地4》,我們也能夠看出中國軍事力量在近些年的快速發展,EA除了在單人任務編劇方面不靠譜之外,還是還原了兩國大部分現役裝備供玩家們選擇的。但這種還原似乎只是在外形上的還原,EA在具體數據上仍然採用“平衡大法”來確保遊戲的可玩性。這樣一來,中美雙方就能在每場遊戲中打得火熱,不分勝負了。
綜上所述,在兩款遊戲中,中美雙方被各自塑造成不同的角色,在遊戲的舞臺上互相廝殺。每次從裝備上看上去貌似中國都會強人一頭,但劇情上又會讓美國在戰術或者戰略上打敗並突出戰爭是靠“人”的本質,“人”的能力和意志纔是取勝的關鍵。 筆者感覺這個套路就像你的一個富二代同學告訴你他的錢全是靠個人努力得來的一樣。
同時,中國的軍力也伴隨着遊戲的發展迅速增長着,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多國家甚至遊戲都在不斷地挑釁想要打破中國“和平崛起”的形象,製造輿論漩渦想將中國拖入泥潭,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中國每一次專業地處理對抗與摩擦也並沒有給任何人留下可乘之機。最後,筆者希望,中美大戰只會在遊戲的舞臺上上演,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