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藏玄機!學者調「罷王、罷韓趨勢」一比:殺伐之氣強很多

大學教授整理罷王及罷韓的網路趨勢。(圖/ETtoday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網搜小組鄺鬱庭報導

罷王投票16日落幕,桃園市中壢民進黨議員王浩宇罷免案」最終以8.4萬張同意票,通過罷免門檻話題引發外界議論。對此,一位銘傳大學教授就在臉書貼文,說他觀察2個罷免案的網路趨勢,意外發現資料好像可以看出些什麼,最後他整理成4點,「罷韓與罷王的數據初探,內藏玄機。」

銘傳大學教授杜聖聰16日在臉書貼文「#罷韓與罷王的數據初探」,說2件事的網路趨勢內藏玄機。首先第1點是「搶佔議題話語權,攻佔道德高地」,手法就是打出「光復XX」的名義,彷彿是「幹掉了這個人,整個地方就可以得到救贖」,像是罷韓被稱爲「光復高雄」;罷王則是「光復中壢」。

第2件事則是形象,「罷韓的單位,比較會塑造自身媒體形象「罷韓四君子」;但罷王的發起單位,就是直接說他們自己是『罷王團體』。」

第3件事是2案的聲量趨勢,都是在最後48小時急遽升高,,這種突如其來的聲量爆發力,很難讓人推測結果到底會是如何,「ㄜ,這似乎也顯示,面對網路警察或同溫層藍綠網民學會了假掰,都很會隱藏情緒。」

最後則是用語上的選擇,罷韓的網路或同溫層用語,其實算是客氣,像是「堅定罷韓、非韓不投、WeCare、最後一哩路」等等,這種屬於文青字眼居多;至於罷王的用語選擇,是「倒宇天光、替天行道、報復性罷免」,殺伐之氣明顯強了許多。

【#罷韓與罷王的數據初探】 罷免王浩宇和罷韓的網路趨勢,內藏玄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