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觀賞不再享受而是煎熬 實用纔是贏球王道

文/洛特斯

德國不敵冠軍衛冕魔咒南韓以2:0踢出32賽;到法國16強時以小鮮肉之姿擊敗梅西領軍阿根廷;乃至俄羅斯以堅壁清野的方式擊敗西班牙無敵戰艦原本臺灣民衆最支持的四大強國,只剩下森巴軍團將於後天迎戰馬丁內斯領軍的紅魔鬼比利時,對於最近頻爆冷門的狀況,許多在運動彩金上投注相當金額的”資”深球迷來說,一句「足球是圓的」似乎是最好的駐腳

今年綠茵場上的表現,對許多資深球迷來說似乎代表着一種踢法時代的終結,90年代傳統傳控打法風靡歐洲各個聯賽,尤其是Tika-Taka式的短傳跑動,以巴薩隆納的「控球在我,機會自有」最爲突出,西甲聯賽中可以看見場上11人之間形成三角式的小組互動。

▲德國控球。(圖/路透社

在幾次攻勢間見守護球權之勢,又在守勢發動幾次閃電突襲,對於偏好看到強力肢體碰撞的觀衆來說,簡直就像球員間在熱身,但對於更欣賞在空間調度間形成契機的觀衆來看,這種因跑動傳接產生的空間流動,卻是一種「藝術足球」的代稱

踢球終究是爲了贏球,因此便出現更爲實用的「防反」+「擺大巴」踢法,最爲著名的是由暱稱「魔力鳥」的葡萄牙名宿-穆里尼奧所發展出來實用足球風格對方進攻過半場時,己方陣型迅速壓縮空間集結在球門前,獨留一個進攻前鋒前場待命,從畫面上看來就像是開一臺巴士停在球門口一樣。等對方攻擊出現反擊機會時,己方迅速搶斷後大腳開給前鋒,再由前鋒長驅直入對方禁區

▲ 俄羅斯對西班牙壓縮防守。(圖/路透社)

很顯然這樣的足球並非所有人買帳,尤其大批球員團聚在一方禁區附近,攻擊方不停搗球等待契機,防守方則緊緊黏附在一起,再出奇不一的來那麼一腳清開,這種保守的踢法使得觀賞價值大大降低,因此在陷入膠着狀況時節奏也會慢下來,球迷的心情也隨即焦躁,噓聲四起。無論如何,當德國在控球率高達7成卻無法攻破南韓頑強抵抗下的大門時,西班牙傳接球多達1100次仍不及最後與俄羅斯在12碼球抗衡時,觀賞過程便不再成爲享受而是化成球迷的煎熬。或許,也可能只是或許,這次世界盃帶給我們的啓示更爲實用實際,去除掉傳統觀賞性或是運動家精神而代之興起的是更純粹、更原始的球賽本質—贏球。

▲俄羅斯的實用足球獲勝。(圖/路透社)

★世足賽火熱戰況 即時分組戰績積分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