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屏》31與301間的臺灣求生術
2018年中美二國新型大國關係,美國出現了結構性三變化:川普一腳踢開國務院建制派路線,高調退出TPP自由貿易協定框架,重回保守主義路線;美國「印太戰略」逐漸浮現之際,貿易戰對中國大陸祭出「301條款」,圍堵中國大陸2025的崛起;而中國大陸在2月底宣佈「惠臺31項措施」,全面拉攏臺灣企業與人民,值得重視。
檢視當前臺灣面對美國「301條款」與中國大陸「惠臺31項措施」間,臺灣須審慎思考三大嚴峻風險:
一、極力避免捲入中美貿易大戰困境:川普於3月份宣佈對中國大陸進行貿易制裁,並於5月1日宣佈:鋼鋁產品臺灣與日本未能爭取到暫時豁免清單內。對此蔡英文總統表示會依據國家的利益爲優先,不會選邊站。但觀察蔡政府在美國全面封殺大陸中興通訊產品後,經濟部希望廠商出貨給大陸市場時,要有輸出許可申請引起外界疑慮,臺灣似乎已難以避免的捲入美中貿易糾紛。
二、警惕國家資本主義補貼產業發展:今年4月華府宣佈禁止大陸電信產業巨頭中興集團從美國採購的產品。中興事件正凸顯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國內已興起一股跨越黨派的共識:不認可中國以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核心產業模式。而蔡政府去年積極籌設的國家基金政策,恰恰踩在川普貿易政策紅線上。
三、防範產業在中美貿易戰中被夾殺:半導體產業是臺灣的重點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上臺廠一直佔有一定的地位。面對中美貿易戰火速升溫之際,2月底中國大陸宣佈「惠臺31項措施」,其目的應是希望臺灣產業能適時填補並協助中國大陸解決其半導體產業所遭遇的困境。
面對2018年國際產業版圖變化的挑戰,執政當局是否也有通盤性的計劃,協同科技業者一起打贏高科技貿易戰值得高度關注。其中,執政當局似乎嚴重忽略:川普政府一再強調的公平貿易,在對中興事件的處置中的最高導原則重要性。
川普主張美國公平貿易的核心價值其實問題不在於中興違反美國禁令,而在於中國大陸以國家資本主義,犧牲環境和勞工與人權的發展模式,和美國八零年代希望中國大陸融入世界自由貿易體系並以尊重智慧財產權主張的自由資本主義精神的期望完全背道而馳。
4月底習近平在武漢強調「自力更生,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企圖以國家資金扶持半導體產業自主創新的科技發展政策,正是川普最痛恨的非市場經濟行爲。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產品發起的「301調查」中,在半導體等科技行業補貼政策佔據了重要篇幅。
反觀去年5月3日行政院長林全正式拍板,成立國家級百億投資公司,投資標的以「五加二產業」爲主軸,希望能借此帶動經濟低迷的成長新動能;由國發基金注資四十億,這正是美國川普政府最痛恨的國家資本主義,也是一再提醒臺灣政府快速調整的錯誤政策路徑。
蔡政府正面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下,制度面的戰略大框架調整期,臺灣處於戰略被動的不利位置。臺灣若繼續選擇單向對美傾斜的經貿外交戰略,不但可能會快速喪失參與中國大陸自主創新過程中,科技創新與經濟成長的紅利,更可能還要負擔與美國圍堵中國需要支出的龐大軍事衝突風險,賠上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值得臺灣執政當局慎思。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