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大學書院制住宿 不是男女同住一幢樓那麼簡單

標題:夜讀丨書院住宿,不是男女同住一幢樓那麼簡單

大學宿舍要男女混住?

河南科技大學對此做出瞭解釋:“女生低層男生高層”。別想歪了,這只是對學生住宿進行書院制改革,打造社區型宿舍,希望把更多專業以若干宿舍樓爲社區集中起來,方便不同專業學生間相互交流

實際上,書院制住宿,把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學生同住一棟宿舍樓,非不是河南科技大學首創。以復旦大學爲例,多年以來,志德書院17號樓就是男女混住的宿舍樓。但是,混住的基礎設施包括,配備了獨立衛浴寢室和可供晾曬衣物室內陽臺空調等。

男女同住一棟宿舍樓,並非高校住宿安排的禁區。然而,“男女混住”需要宿舍硬件升級爲其鋪路,否則帶給學生的更多的是性別差異下的不方便。

無論是將宿舍界定爲半封閉的公共空間,還是將其界定爲半開放的私人空間,在規劃過程中,學校應當考慮到不同性別學生之間的生活邊界心理邊界。畢竟穿着睡衣走在走廊的女生並不想邂逅一個赤膊穿短褲的男生。

建立社區型宿舍,能夠起到促進不同專業同學相互學習和交流的作用。在本科教育階段,除了專業課,還有很多公共課程需要選修,和不同專業的同學進行交流,能夠給予對方新的學科視角思維方法,這有利於克服同學們由專業課學習深入帶來的視角窄化的侷限性

我在復旦讀書時,曾選修過“政治文明與國家建設”這樣一門課程,當我苦於無法從政治學中汲取靈感時,同樓層一名和我選修了相同課程的歷史系同學爲我提供了政治制度歷史變革的視角,點撥我從政治理論中迴歸歷史現實中,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解決了我學習中一大難題

但是,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否一定要從混專業的“同居”起步呢?

我認爲問題的關鍵或許不是地理意義上的距離更近一步,而是心理層面隔閡更少一些。阻礙溝通和交流的或許不是兩棟宿舍樓之間的距離,而是一種跨專業的文化意識形態上的品味區隔

布爾迪厄曾指出,文化一方通過符號鬥爭,即一種文化以標榜自己先進性稀缺性的方式抑制另一種文化。這種品味區隔常常以“鄙視鏈”的形態存在並建構文化價值認同共同體,將另一部分人排除在外。實際上,在學科專業上,也存在這種鄙視鏈,比如學金融的看不起學法學的,學法學的看不起學新聞的。

有人調侃,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卻在低頭手機。不同專業的同學相處,需要去打破那堵無形的心牆,避免“我都懶得和你說,說了你也不懂,聽了你也不會”的這種交流的無奈。而是應當以更爲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和不同專業的舍友平等溝通,友好交流。

無論是否更換宿舍,睡在你上鋪兄弟不會永遠睡在你上鋪,更換宿舍,或許是遇到下一個有趣靈魂契機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