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匠人文化 | 就在上海,這一口可以吃的“非遺”流傳逾百年

(原標題視頻匠人文化 | 就在上海,這一口可以吃的“非遺”流傳逾百年)

匠人文化 | 就在上海,這一口可以吃的“非遺”流傳逾百年(來源:看看新聞

白切羊肉蘸上醬汁,熱氣騰騰的羊湯撒上一把碧綠清香蔥花,這一口鮮美在舌尖纏繞,驅走了黃梅天陰雨溼熱,便是奉賢“伏羊節”特有的美味

在奉賢莊行鎮,三伏天裡吃羊肉的習俗流傳至今已逾百年。2009年,莊行羊肉燒酒飲食民俗被評爲“上海市物質文化遺產”,由此成爲非遺美食當地“伏羊節”也名聲大振。

今年莊行的“伏羊節”將於7月3日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23日。馬路村將作爲今年新推出的分會場,這兩天,村裡大廚已開始忙活了。

金明華從18歲起就掌勺流水席,在竈頭前一做就是五十年。“燒羊肉湯頭一定要大,要用土竈來燉,柴火裡一定要添加香樟木,加水一定得是熱水……”老金對於燒羊肉的工序如數家珍。只見他手起刀落,麻利地收拾着羊肉,要做出肥而不膩、鮮香入味的正宗爛糊羊肉,這技藝差不得絲毫。

盤子上鋪好一大張芋艿葉,在土竈上燉了三個半小時的羊肉出鍋了!筷子輕輕一攪,羊肋骨就能從肉裡抽出來,這便是爛糊羊肉的特點

奉賢人相傳,在農田勞作後不慎淋了雨、受了寒,一口羊肉、一杯燒酒便是最好的祛寒良藥,據說寒氣會順着汗水被趕出來。如今,莊行已經成立起養殖合作社,集約化養殖山羊,年產千餘頭,專供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