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嬰兒導向 美中戰略收縮(周天瑋)

大陸多省市近日發佈2021統計年鑑,有14個省市公佈2020年出生率數據,其中10個省市的出生率低於1%。(中新社)

新年之交,人口學的問題得到全球普遍關注,一個新人口論正在形成。先是特斯拉和SpaceX 的執行長馬斯克近年來不斷地公開表示,希望全世界多生孩子。這位創業家說,出生率低是「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接着,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20年中國全國人口出生率僅爲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78來的新低。出生率由滑坡而塌陷,而且同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只有1.45‰,同樣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爾馬年初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2022十大經濟趨勢,頭兩個都和人口有關。第一個,是出生率下降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包括中國發生的戲劇性塌陷在內,世界勞動年齡人口將會持續萎縮。目前世界上已經有51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回溯2000年,當時只有17個國家。

十大經濟趨勢的第二個,更認爲中國的成長故事或許已經渡過高峰,對全球增長所佔的貢獻比重在下降,嬰兒荒是原因之一。

從戰略角度說,相應於這些看法和預測,基於中國的GDP增長率將在今年正式步入「5%時代」元年,中國要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機會,至少在人均概念上,在可預見的將來爲不可能。是以,美中大國爭霸或將進入轉折。

人口一直是中國大課題,百年來有過幾次反覆,導致關鍵變化。追本溯源,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論述的人口學原理,指出如果沒有任何限制,人口呈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供應呈算術級數增長。他主張控制人口。

孫中山最初同意馬爾薩斯的觀點,1924年卻突然轉而主張中國一定要增殖人口,對抗列強的壓迫。1957年,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提出「新人口論」,反其道而堅持提倡計劃生育,當時毛澤東則認爲爲時過早,生到8億人口再說。

歷史的發展走到1979年,中國推出了一胎化政策,開始貫徹馬寅初的見解。可到了2016年,時移勢變,決定實施二孩政策。這一次轉變,中國體制外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研究員易富賢所做的研究,在2007年出版《大國空巢》應該說有所促成。

據易富賢論證,中國多個機構基於部門利益篡改了統計,目前中國實際人口不但不到14億,應該低於13億。虛假統計的結果,導致中國(例如林毅夫和胡鞍鋼等專家)對未來的勞動力、生產力、消費力和創新力,全面推算錯誤;經濟增長力和綜合國力也被誇大。而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例如白邦瑞)當初更根據中方的錯估,感到中國構成威脅,因而戰略誤判變本加厲,不幸形成美中爭霸的局面。

易富賢認爲,中國的大方向是人口老化,是「一隻年老體弱的貓」,不是「雄獅」,養老和債務負擔沉重,「中國經濟永遠不能超過美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和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也已經引用了他的研究。

他的新人口論述,近年來不斷得到印證,中國的統計部門顯然也開始做相應的務實調整,於此同時,智庫與華爾街如上有所迴應。基於這個新人口論述所暗示的政策變化是戰略收縮而非擴張,這是不是意味着美中大國爭霸如果真有可能漸漸步入轉折,歷史有一天可以將此轉折美其名曰「嬰兒導向」?

(作者爲美國法學博士、南山維石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