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桃園勝敗 牽動全局(白德華)

桃園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會。(蔡依珍攝)

被蔡英文總統視爲「全臺最激烈戰區」的桃園,到民調封關前仍呈五五波。蔡英文8次赴桃園輔選,朱立倫每週與張善政檢討選戰策略,顯示桃園確已成爲一級戰區,原因出在一旦綠營敗北,不僅影響蔡英文最後一年執政氣勢、內閣恐改組,也將影響2024藍綠佈局,牽一髮動全身。

林智堅退選後,民進黨中央8月底換鄭運鵬上陣。雖然鄭是在地立委,但除曾任黨職及立院黨團幹事長外,沒有中央、地方行政資歷,加上和林智堅相較非明星級戰將,成爲其參選的不利條件。民進黨因此清楚鎖定了桃園的選戰策略,即「疼惜鄭文燦,票投鄭運鵬」,蔡英文8度輔選次次喊「支持鄭文燦,票投鄭運鵬」,原因在此。

但凡戰術必有缺失之處。桃園市民會問,究竟誰在選?蔡英文、蘇貞昌、賴清德多次到桃園輔選,但截至選前,市民對鄭運鵬還充滿距離感。民進黨中央賣力輔選,與鄭運鵬性格也有關。鄭文燦活力充沛,施政不分藍綠,贏得逾7成市民認同;鄭運鵬性格靜如「宅男」,好發臉書,與人接觸少溫度,對選戰自不利。

除個人因素,藍營地方整合成功,也是促使選民歸隊的主因。當初朱立倫提名張善政,惹毛的不只是宣佈參選的羅智強,還包括地方重量級人士,如爲呂玉玲擡轎的議長邱奕勝,連在地立委魯明哲、萬美玲都詫異,不滿黨中央未商量就「空降」。但衆人最終選擇團結,不只因瞭解分裂就什麼都沒有,更重要是受徵召的張善政有其「人和」的條件。

張善政過去從政風評就不錯,2016年出任「看守內閣」閣揆時,逢臺南強震導致維冠大樓倒塌,「張揆」兼程南下「視民如親」,令外界感動,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就多次感謝,還有綠委要當選總統的蔡英文留他任閣揆。張不僅能「民胞物與」,其工程師背景、助龍潭宏碁建資訊中心、引進Google亞洲最大資料中心的經歷都是參選強項,而尊重中央操盤、感恩地方挹注資源,是張善政凝聚各方團結的人格魅力所致。

較意外的是,網軍側翼在桃園選戰中幾乎完全失靈,綠營掀起的「經濟黨+紅統」攻勢,遇上藍營以「中國鵬」反攻,變得不堪一擊。帶風向者靠邊站也讓攻防焦點可以放到公共工程爭議上,如八德運動中心羽球場垮塌及桃園市總圖書館興建一延再延,對「雙鄭」自然較不利。

整體來說,最後10天將決定桃園由誰勝出。一旦桃園終結綠營8年執政,必打亂民進黨總體佈局,宣告小英「黨魁保衛戰」的失敗,內閣勢必改組,蔡英文佈局2024大選的實力恐將削弱,民進黨各派系也將重新盤整,但對賴清德爭取2024大位更有利。若藍營大勝,對操盤手黨主席朱立倫自然有加分效果,但藍營面對推誰進取2024,恐又將出現一番角力。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