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陸對臺新韌性(白德華)

大陸國臺辦日前宣佈開放臺灣釋迦輸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臉書發文批臺東縣長饒慶鈴(中)自貶國格,饒慶鈴喊冤「請問哪裡做錯了?」(本報資料照片)

中共20大提出「新時代臺灣問題總體方略」後,北京至今沒像「白皮書」一樣詮釋具體含意,但從官方動作及表述可知,對臺政策已出現微調。在兩波「臺海危機」戰略懾臺後,軟的一手已展現更大韌性,在福建試點「融合」表明開始應對未來「融統」。大陸對臺動態攻勢,無疑更突顯臺灣的被動與缺乏韌性。

馬英九4月赴陸祭祖大談「九二共識」臺灣版,爲京官上了一課。國臺辦主任宋濤含笑以對,究竟是馬所提「一中各表」帶給對岸省思?還是「2.0升級版」符合大陸對臺動態新調整?一旦「一中各表」獲北京尊重,可能爲未來兩岸「對等談判」奠定基礎。

大陸過去不認同「一中各表」,2016年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就說,「用『一中各表』表述九二共識,是錯誤的扭曲,大陸不可能接受『一箇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說法,應改爲『各表一中』。」但去年國臺辦推出「九二共識」微講座,點出海基會「第八方案」(一中各表),顯示風向已有轉變。馬英九訪陸,中華民國憲法論搬上臺面;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與上海東亞所座談,兩岸學界約定細談「一中各表」,皆顯示「臺版九二共識」逐漸發揮定錨功效。

另外,臺東鳳梨釋迦重新輸陸,也展現大陸對臺的韌性。農委會在前年鳳梨釋迦被禁時,的確提出了「檢驗檢疫管理規範」給陸方,但陸方不想營造兩岸「沒共同政治基礎,官方還可談」氛圍,因此不予迴應。問題是,農委會給瞭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了嗎?

鳳梨釋迦被禁後,臺東縣府與臺東大學合作,挑出臺東縱谷、南迴線及海線3家集貨場合作,從管理、生產到包裝,建立一套標準流程和規範,將害蟲降到幾乎「零檢出」,以此建立生產履歷,最高規格「迎戰」大陸海關。農委會這期間做了什麼?

臺東鳳梨釋迦佔全臺產量9成8,重新開放究竟分化、歧視了誰?農委會說分散市場有成,但被禁前,過去每年外銷鳳梨釋迦16萬5392噸,但「分散市場」後的結果是,前2年外銷總量8000噸,今年前5月銷日僅18噸,農委會難道要農民喝西北風?

最後,海峽論壇閉幕時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宣佈,福建將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這是開啓陸方「無死角融合」的第一步,過去十數年臺商不斷要求大陸「國民待遇」,臺生讀大學、坐高鐵都無統一方案,福建試點「融合」表明陸方將從中央到地方、試驗對臺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及普惠化,以建立融合的制度基礎。

從建制「融合」到探究深水區議題,大陸不斷展現對臺新韌性及高度,臺灣執政者卻只見到「統戰」?運籌帷幄之餘更要決勝千里,臺灣政治人物眼光不該太狹隘。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