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上海防疫這面鏡子(胡勇)
圖爲上海醫護人員在路上爲居民核酸檢測。(中新社)
上海疫情仍在高位運行,史無前例的封城還在持續,中樞要求進一步嚴防死守,誓將「動態清零」執行到底。對此,已經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歐美國家很不理解,美國、法國、歐盟商會等紛紛質疑大陸過度防疫。正在從「動態清零」退縮的臺灣,也看不懂大陸爲何不惜巨大代價也要堅決撲滅疫情。實事求是地講,大陸至少現階段無法做到從容淡定地「與病毒共存」,全力以赴、堅壁清野是唯一的選項。
首先,Omicron看似威力銳減,但對脆弱人羣的威脅仍然不可小覷。針對坊間沸沸揚揚的「大號流感說」,大陸疫情應對專家組組長樑萬年最近澄清道,「從病死率來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爲0.1%,而Omicron變異株的病死率是0.75%左右,約爲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羣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羣病死率超過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上海本輪疫情爆發以來,一度死亡病例爲0,重症也寥寥無幾,但情況在近期發生了變化。截至4月21日,上海已累計報告死亡病例36例,其中多數爲60歲以上老年人,均合併有嚴重的基礎疾病,且疫苗接種率偏低。此外,上海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數量也在上升,其中伴隨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感染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考慮到上海有500多萬戶籍老齡人口,一旦「動態清零」半途而廢,感染率和死亡率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飆升。再考慮到大陸老年人總數高達2.67億,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醫療資源遠遠不如上海,政府如果放任本輪疫情從上海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其次,「與病毒共存」並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麼美好。近來,爲了反擊「共存論」,大陸官媒將「躺平」的歐美國家當作反面典型,反覆「鞭屍」。雖然是立場先行的宣傳術,但也道出了許多觸目驚心的真相。比如,瑞典是較早採取「躺平」策略的國家,但「自然免疫」的結果是2020年瑞典新冠死亡率是鄰國挪威的10倍。英國於2月底宣佈實施與病毒共存計劃,3月以來疫情便持續惡化,感染水平已升至歷史最高。更重要的是,「躺平」沒有帶來預期中的全面復工復產和日常生活正常化。英媒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4的英國公司表示,疫情是企業員工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一位在華府工作的朋友跟我交流,稱儘管從3月份開始可以恢復線下辦公,但很多回到辦公室的美國同事因感染Omicron又被迫迴歸居家工作。
最後,大陸對「動態清零」的解釋也在調整,如今更強調隔離管控範圍外的「社會面清零」。4月中旬,吉林宣佈實現「社會面清零」,高層研判上海實現這一目標也指日可待。事實上,上海每日新增病例雖然還在2萬左右波動,但社會面新增病例只有3位數,嚴防死守已經產生成效。希望上海和整個大陸在付出慘重代價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後,能夠加速推進重點人羣疫苗接種和特效藥物的研發,不要浪費「動態清零」爭取到的寶貴時間。對於臺灣來說,上海就是一面鏡子。臺灣正邁向與病毒共存,這到底是因爲Omicron防不勝防,還是當局無心抗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