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別了 總理記者會(胡勇)
北京無預警打破延續30多年的政治慣例,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意外成爲本次大陸全國兩會的最大新聞。(圖/中新社)
北京無預警打破延續30多年的政治慣例,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意外成爲本次大陸全國兩會的最大新聞。相較行禮如儀的兩會議程,閉幕會後記者與總理面對面往往纔是最大看點。至於爲何突然取消總理記者會,官方的解釋比較牽強,外界更容易聯想到近年來大陸黨政關係的演變。的確,在習近平定於一尊的背景下,總理記者會越來越淪爲雞肋,退出政治舞臺並非完全不可想像。與此同時,大陸最高領導人越來越敢於突破政治常規,時有驚人之舉,也值得引起重視。
根據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婁勤儉的解釋,去年新任總理李強遵循傳統舉行了記者會,相當於發表了施政演說。今年李強首次作政府工作報告,該報告經全國人大通過後將向社會公佈,民衆的主要關切在報告中都有具體迴應。此外,本次全國兩會將增開部長記者會,邀請相關部門首長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記者提問。換言之,總理記者會的內容已經被分解,故沒有必要再單獨安排總理接受記者提問。
然而,稍加推敲就不難發現,上述理由不太站得住腳。首先,全國電視直播的總理記者會是大陸爲數不多的高層與媒體直接互動的場合,既象徵了大陸政治的開放透明,也代表了民衆對政府工作的監督。這不是公佈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或者多開幾場部長記者會可以取代的。
其次,總理記者會除了是領導人親自闡釋內外政策的重要舞臺,也是外界觀察領導人個性乃至大陸政治風向的絕佳窗口。在歷次總理記者會上,無論是朱鎔基激情宣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溫家寶脫稿評論「王立軍事件」,抑或李克強坦率承認「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北京要關掉這個窗口,無怪乎輿論唏噓不已。
從大陸黨政關係的演變來看,中共十八大前黨政首腦之間更像是分工搭檔的同事關係。總書記主要負責黨務、外交與軍事,總理則在經濟社會事務上享有較大的話語權乃至決策權,故有「胡溫體制」一說。中共十八大後,外界預測的「習李體制」沒有出現,中共中央的政治權威不斷強化,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上也逐漸定於一尊。國務院越來越難以與中共中央相提並論,相反成爲後者決策部署的執行機構,總理也在事實上變成了總書記的下屬。
去年上任的總理李強是習近平得力干將,他在兩會記者會的首秀上,就直言不諱新一屆政府的定位是落實中央部署的「施工隊」。今年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更是進一步明確國務院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從去年的記者會首秀可見,李強的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照本宣科,絕不逾越雷池半步。畢竟,「施工隊長」的記者會想必是乏善可陳,可有可無了。
從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到黨代會上打破人事安排潛規則,再到取消總理記者會,過去四平八穩的大陸政壇如今不斷刷新外界的認知,讀懂中國的難度變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