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東昇西降 美國說了不算(胡 勇)
美國總統拜登美國時間15日在白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視訊峰會。 (路透)
一如輿論預期,舉世矚目的習拜會既沒有不歡而散,也沒有扭轉乾坤,而是留下了各自解讀的空間。尤其圍繞着美國總統拜登在對臺政策上究竟說了些什麼,兩岸再次吵得不可開交。但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會晤的成果,北京塑造中美關係的意願和能力正在增強。中美關係何去何從,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
曾幾何時,美國是擁有中美關係定位話語權的強勢國家。從上世紀末「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伙伴關係」,到本世紀初的「戰略競爭者」,再到「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幾乎都是美國出招,中國接招。不僅如此,連G2(兩國集團)、Chinamerica(中美國)等美國學者提出的概念也讓中國的學者、政策分析師咬文嚼字了很久,人們紛紛揣測這些時髦名詞的背後究竟有沒有美國政府的政策意圖。如果有,到底釋放了哪些政策信號。即使從輿論耳熟能詳「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卻鮮有談論「江澤民政府的對美政策」這一細節中,也可一窺當時的中國是難以塑造中美關係議程的。
隨着大陸國力的增強,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後中國外交更加奮發有爲。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是中方在中美關係定位中謀求話語權的一項重要嘗試。儘管歐巴馬政府在短暫猶豫後沒有接受「新型大國關係」的論述框架,但北京已經向華府傳遞了明確的訊息中美是平等的大國,必須相互尊重。兩國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經營,即便美國實力仍然強於中國,也不能獨斷專行。更何況雙方實力差距正在縮小。
於是,當拜登政府以爲可以沿用川普政府的對華極限施壓政策時,就被楊潔篪一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頂了回去。當拜登政府試圖以「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來定義中美關係時,中方也毫不客氣,直接亮明觀點所謂「三分法」其實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其中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因此中方明確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
既然中方反對美方對中美關係的單方面定義,那麼中方的定義是什麼呢?習拜會給出了答案: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足以證明中國對美政策穩健正面連貫,導致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的正是美國一意孤行的對抗政策。再考慮到習近平提出了中美合作的正面清單,更加凸顯中國纔是中美關係的穩定器。如果任由美國一家定義中美關係,兩國遲早滑向所謂「修昔底德陷阱」。
在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中方也不允許美方單方面下定義。在新華社的報導中,拜登承諾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箇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但在美方的版本中,並未出現不支持「臺獨」的字樣。民進黨當局和一些臺灣媒體還質疑大陸選擇性遮罩《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對於這個過去心照不宣的話題,大陸這回也選擇打開窗戶說亮話:美方應該遵守的是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實質是將美國的國內法凌駕於國際義務之上,因此是非法和無效的。
總而言之,大陸不僅在兩岸關係中掌握了主動權和主導權,在中美關係中的話語權也在上升。民進黨不能死心塌地追隨美國,應該要有B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