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勇敢面對疫情過敏症(趙政岷)

示意圖,疫情下餐廳隔板用餐。(張鎧乙攝)

疫情籠罩,這種防疫的日子,也不知道還要過多久?你是否覺得這一年多來,人跟人的關係變得不太一樣了。你有多久沒幫爸媽生日辦家庭聚會?你姊妹死黨很久沒見面了嗎?別提去年尾牙沒吃、今年公司沒有員工旅遊,就連開個企業月會都提心吊膽,要參加個研討會論壇、看場大型表演、參加婚禮、公祭,凡是人與人羣聚的機會,幾乎都不太可能。那這種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人與人的關係還會依舊?還是我們即將只記得親朋好友口罩下的臉孔、線上的樣子,只能線上工作與網上情感交流?

曾任職於日本京都醫療少年院、山形大學客座教授,寫過《戀愛這種病》等書的名作家岡田尊司,在《人際過敏症》一書中指出,人不可能不依賴他人而生存,但距離越近,卻就越容易產生各種抗拒。他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角度說明,有些人是對任何人都同樣敏感。無論換了多少對象、換了多少間公司,同樣的情形還是一再上演,就算想改變周圍的人也徒勞無功。這種人真正要改善的,是自己的人際過敏症。就是所謂的「刺蝟的兩難」,連最信任的人都要對抗。

這原本是種心理疾病,但新冠疫情持續,許多人或多或少也都產出瞭如此效應。在羣體中感覺格格不入,對他人的寬容度與接受度變低,只要有一點點不妥不安便全盤否定跳開,甚至就連最信任的人都要對抗。疫情已讓我們容易被負面情緒困住,易怒,也無法確實釐清自己的想法,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但難道我們就要繼續被疫情如此左右下去,不能勇敢一點建立新常態的心理秩序?以及已經艱苦難耐的新社會秩序與新經濟秩序。

岡田尊司說,如何克服人際過敏症?需要區隔事實與推測,停止過度跨大的聯想,意識到他人眼光其實意外的寬鬆不用害怕,建立起情感穩定的依附關係,並透過脫敏練習來克服。

我們對待病毒要謹慎小心,但不必變成相信人性本惡,以爲人人有毒。我們看待疫苗要相信科學,但不用陰謀論以爲人家要害你,投射出被害妄想症。因爲一旦心裡開始抗拒,過程就很難反轉。厭惡或憎恨的感覺一旦成爲內心的纖維,必須徹底清除,否則一旦超過極限,那無論再怎麼樣努力也都無法接受了。只要想到人與人要面對面痛苦就會增加,一出門身體就會僵硬、起雞皮疙瘩、覺得不舒服、甚至連腸胃的狀況都會惡化。而我們如今正要掉入這種不正常、壞的病態的開始。

疫情發展的確讓環境不一定安全,但我們沒必要賠上一個不健康的心理,整天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要相信社會上一個人無法單獨生存,得珍惜每一個人跟人可以碰面的機會。勇敢去上班,勇敢去上學吧。有一天我們還會在疫情下勇敢去旅遊,勇敢參加宴會聚餐。大家要小心病毒,但千萬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不然生存將只是痛苦、孤獨與病態,這種狀況打疫苗也救不了。

(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