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不談 就讓美國壟斷(施威全)

裴洛西訪臺觸怒北京,美中臺三方關係再成爲全球焦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毫無對話是面對獨裁者最好的方式?」「如果華盛頓或西方都說,停下來不要和中國對話,準備戰爭就好,這是西方社會的政策嗎?」以上是朱立倫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的原話。這場訪問裡記者問說「與中國官員談你無法控制的事情,能得到什麼?」這問題也應該拿去問美國,爲何美國仍持續與中國大陸保持對話。

上月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大陸外交部宣佈8項反制美方措施,包括取消3項中美兩軍交流機制。兩國關係遽降但外交部門間的聯繫並沒停止,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箎領銜的國安部門對話也仍存在,雙方保持對話機制。除此之外,中方喊停「美中氣候變化商談」還不到一個月,美國氣候特使凱瑞便向中國喊話希望恢復。美國汲汲營營與中國大陸對話,憑什麼臺灣不該對話?

德國之聲質疑臺灣在野黨的對話主張,問說:「更多的對話可以阻止戰爭嗎?」這問題應該從歷史經驗裡找答案,對話不保證一定阻止戰爭,但仍須勉力推動;若戰爭發生,對話更有必要。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人類與第三次世界大戰擦身而過,美國對古巴實行海上封鎖、美軍向蘇聯潛艦投擲深水炸彈、美軍偵察機在古巴上空被擊落,但美蘇領導人也透過各種方式聯繫甚至對話,包括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兩國大使的針鋒相對、蘇聯大使館轉交赫魯雪夫親筆簽名信、甘迺迪回電、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派員前往蘇聯大使館談判、羅伯·甘迺迪約見蘇聯駐美大使溝通…,頻繁的穿梭是遏止大戰的關鍵。

對話是必要的,當中國大陸宣佈8項對美措施、暫停兩國軍方的直接對話,也等於向世界宣告,裴洛西訪臺、大陸宣佈軍演,緊張形勢發軔時兩國軍方仍存在聯繫機制,中美共舞恰恰,你進我就退。臺灣在這棋局裡由美國代理,美國畫下臺灣的軍事反制行動紅線,當美國向大陸高喊不支持臺獨時,美國也規範了民進黨政府的言語。對話是必要的,當臺灣在棋局裡無從與中國大陸對話時,美國就成爲臺灣的宗主國,代表臺灣發聲,以美國自身的利益來決定臺灣的角色,壟斷臺灣的利益。不對話就要付出代價,臺灣的代價不是深藍名嘴總拿來恐嚇臺灣人的兵兇戰危,北京政權不會愚蠢到非武統不可,民進黨政府也不敢違背美國的意旨踩踏法理臺獨的紅線,此刻時局,中共透過美國管控臺灣,臺灣透過美國面對中國大陸,臺灣付出的代價是在美中臺關係裡沒有發言權,臺美互動從萊豬到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都是美國要的,美國掌握了臺美關係的議程設定,臺灣只能乖乖配合,還得把美國的自私宣傳成是對臺灣的恩寵。

當下兩岸間不是沒有管道,北京對臺系統與臺灣高層有間接管道,但只能放話沒有討論的功能,而且很單元,不像國民黨執政時臺灣方面不只與臺辦系統談,還能對口商務、衛生、公安、檢察等,當時臺灣可以察覺陸方各部門的立場差異,就特定議題直接瞭解陸方專業機關的態度。現在兩岸之間停止了制度性協商,兩岸協議建構的窗口並沒完全作廢,但只有事務性功能,民進黨政府常抱怨臺灣透過兩岸兩會的管道丟訊息,對方總是已讀不回,「不回」是談判賽局裡典型切斷溝通的作法,北京態度明確。

近日北京對臺發聲重複提九二共識,這纔是對臺工作的主旋律,而不是臺灣輿論高喊的2027將解決臺灣問題,面對北京的訊息,民進黨的迴應總屈從北京對九二共識的詮釋,因此認爲九二共識之下不存在中華民國,這講法是憑空把自己上談判桌的籌碼送人,也不符事實。馬英九執政接受九二共識與大陸談通航、ECFA,兩岸直航了,中華民國政府也沒消失。與其讓美國當代理人,臺灣需要堅持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立場與大陸談,同時藉着談判的過程,可以更鞏固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也藉着與大陸的互動,作爲和美國談經貿的籌碼,這纔是左右逢源的生存策略。

(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