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日安保升級 搶選票的政治秀(施威全)

美日安保條約逾60年最重大更新 駐日美軍司令部將進行重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藉着參與美日菲峰會,與美國總統發表聯合聲明強化軍事合作,拜登宣稱這是「自美日1951年首次簽署安保條約以來,兩國安全同盟的最大升級。」所謂升級,白宮放話「考慮任命一名四星指揮官…可爲未來日美統一指揮奠定基礎」,意謂着當下美國駐日本,由美軍印太司令部三星將領指揮的海陸空三軍,未來將會由四星將領指揮。

不管是三星、四星,都不代表日美統一指揮是現在進行式,日本自衛隊不可能聽美國將領直接號令;同樣地,美軍不會聽日軍直接指揮,這纔是現況,即便美日「聯合軍事指揮」這幾天喊得很熱門,也不代表未來日軍就會被編入美國將領麾下。

臺灣輿論談論美日「聯合軍事指揮」時,其實把兩件事混淆了。日本方面,早有設立常設機構「統合司令部」的倡議,希望聯合指揮陸海空3個自衛隊,但日本的「聯合指揮」是現行「統合幕僚監部」的升級版,不管是「統合」或「聯合」都是指揮自家的自衛隊,與美軍無關。

而美國方面,這次藉着岸田訪美,宣稱將在2025年升級「聯合軍事指揮結構」,好像美軍將會「聯合指揮」日軍了,其實不是,只是藉着日本自衛隊領導系統的未來改組,美國湊熱鬧,想派個四星將領指揮在日美軍,如此而已。美軍歸美軍,日軍歸日軍,領導系統照舊。所謂「聯合指揮」的類似口號美國喊了多年,從來不見具體內容,此次美日聯合聲明後,白宮的說法仍是「細節尚待公佈」。

從三星到四星,當然不只是戰術意義,也是政治象徵,但是真正的美日軍事聯合指揮,有太多的政治、法律門檻,要達到二次大戰時美國將軍艾森豪擔任「盟軍在歐洲最高指揮官」的指揮體系,不可能!何況,所謂艾森豪擔任歐洲戰場最高指揮官,好像所有在歐盟軍都聽他一人,其實是迷思,精確而言,他是幾項具體軍事行動的最高指揮官,但有些部隊不受他指揮,例如美國自家的轟炸機衆部隊,在諾曼地登陸之前與之後都非他掌控。當時艾帥領導的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要協調英美空軍,得透過邱吉爾、羅斯福。

戰時要聯合指揮,難度高,遑論平時。日本自己的「和平憲法」其實就把自家自衛隊綁死了,美國要動日軍,阻礙重重。伊拉克戰爭時美國希望日本有角色,不斷施壓的結果也只是日本以人道理由派出「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羣」,爲了保護自衛隊軍士兵的生命,日本政府還花錢僱外國傭兵保護自家軍人。

在美日同盟的法律概念下,其實美國也無法隨意調遣在日美軍。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4條,美國調動美軍須要先與日本磋商。儘管日本學界有聲音認爲,美日間存在「不經同意就可調動」的「密約」,但此密約未必有法律效力,前首相安倍有清楚的詮釋。2014年他在參院預算委員會答詢時,針對朝鮮半島若有戰爭談了他的見解,美國不能預設韓國有事美軍就能馳援,要開動一定得先經過日本同意。

「臺灣有事、日本有事」只是安倍下臺後的政治語言,臺海真有事,日本如何做?從沒清楚答案,而且還得看美國旨意;美國真能出動在日的陸戰隊登陸臺灣嗎?等到協調日本政府同意後,曠日廢時。

此次日美保安升級的政治秀,是美日各自內部政治的產物。對拜登而言是向選民展現他外交治理的成績,柿子挑軟的吃。2023年的美日韓峰會已是拜登在東亞外交的最高成就,今年想重演很難,因爲要日韓兩個宿敵再同臺,難度太高。對岸田而言,目標則是在美國展現他的英語演說能力,襟上彆着美日國旗胸章與拜登在汽車後座親暱合影,也是爲了下半年的自民黨總裁改選。

這場政治秀在國際政治的最大意義,其實拜登已下了註腳,他說「美日聯盟屬於防禦性質」,還強調他在美日菲峰會前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這是臺灣輿論刻意忽略的關鍵訊息。(作者爲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