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爲何越來越多雨

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5日刊登題爲《世界越來越多雨背後的科學》的文章,作者是埃裡克·尼勒,內容編譯如下:

肯尼亞和巴西的大壩決堤,東亞的高速公路塌方,迪拜的沙漠機場跑道被淹,澳大利亞的礦坑遭遇洪災:世界上大片地區雨水氾濫。

最近幾周襲擊全球各地的極端降雨和致命洪水,無論在地點還是強度上都出人意料。

加上基礎設施沒有做好應對洪災肆虐的準備,強降雨在幾個大陸造成了死亡、破壞和大規模疏散撤離。

考驗基礎設施

在全球氣溫打破紀錄的一年,強降雨是自然天氣模式不堪重負的結果。

隨着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它也變得越來越多雨。簡單地說,空氣越熱,其含水量就越大。

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這一年創紀錄的全球高溫以及隨之而來的傾盆大雨只是統計上的一個節點,還是需要重新調整以適應一個氣溫升高、雨水增多的未來。這將考驗各個國家基礎設施,導致保險費提高,並造成全球糧食生產複雜化。

氣象學家和氣候科學家說,今年4月的每次洪水,都是由一系列特定的惡劣天氣條件共同造成的。

他們說,這些春季暴風雨期間的降雨量非同尋常。例如,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測中心的數據,東非國家4月份的降雨量爲4英寸(約合10釐米)至20英寸,最高達正常降雨量的6倍,因地區不同而異。

傾盆大雨會造成嚴重破壞。肯尼亞內羅畢在7天之內降雨近12英寸,導致大壩決堤、村鎮陷入泥漿之中、城市街道成河。

迪拜一天降雨超過10英寸,至少是通常一年的降雨量。迪拜國際機場的跑道被淹沒在至少相當於一年的降雨量之中。

巴西向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州派遣了武裝部隊,此前該州24小時內降雨量達6英寸,導致上週發生大規模洪災,造成至少55人死亡、約70人失蹤、8萬多人流離失所。

由於該地區一條主要河流的水位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道路和橋樑被毀,該國第二大大豆產區的收成受影響。一座小型水電站決堤後,大約50萬人無法獲得清潔用水,30萬人沒有電。兩米高的泥水沖垮了當地的村莊。

全球氣溫變暖

與降雨有關的災害是全球氣溫變暖的結果。全球平均氣溫連續10個月破紀錄,並且全球平均海洋溫度連續12個月破紀錄。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首席科學家薩拉·卡普尼克表示,儘管全球氣溫上升是否持久仍存在疑問,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暖的大氣含有越多的水氣,這些水氣後來會變成降雨,而海洋越暖,就會有越多的水分蒸發,進入到空氣中。

卡普尼克說:“這些氣候現象造成極端降水的情況越來越頻繁。它們發生在我們認爲不會下雨的地方,比如迪拜,所以當它們真的發生時,就更加令人驚訝了。”

東非上個月的洪水發生在3月至5月的雨季,不過實際降雨量每年都不同。這次的降雨被一種叫做“印度洋偶極子”的天氣模式增強了。在正相位,這個偶極子將溫暖的海水推向非洲東海岸;在負相位,溫暖的海水向澳大利亞和印尼流去。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氣候科學家、世界天氣歸因聯盟成員喬伊斯·基穆塔伊說,今年的偶極子比往年更強,這給印度洋西部地區,比如肯尼亞,帶來了強降雨。世界天氣歸因聯盟是一個由歐美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組成的組織。

據基穆塔伊說,溫暖的海洋加上溫暖的大氣層的蒸發效應爲肯尼亞的強降雨奠定了基礎。

4月29日早上,老基賈貝大壩決堤,洪水沖毀了位於內羅畢以北20英里(約合32公里)的東非大裂谷懸崖下的邁馬休鎮,造成至少50人死亡。截至5月3日,這一事件造成該國洪災死亡人數上升到210人,另有90人失蹤。肯尼亞政府發言人艾薩克·姆瓦拉說:“水太多了。”肯尼亞國家電力公司報告說,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斷電。

4月中旬席捲阿拉伯半島的洪水使迪拜陷入癱瘓,這是自75年前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據世界氣象組織稱,這場風暴最初是在土耳其上空緩慢移動的低壓系統,然後在穿越阿拉伯灣和紅海的過程中吸收了水分。

據新聞報道,通常情況下,每年的這時候,低壓系統會停留在歐洲上空,但這次低壓系統向南移動,而且還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引發了風暴,帶來了強降雨,造成50人死亡。

4月14日和15日,迪拜日降雨量創自1949年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這個沙漠酋長國的12車道高速公路上到處都是被棄的汽車;學校和企業關門;這個國家的藍領工人和家政服務員被困在家裡。阿聯酋政府表示,將撥款約5.4億美元幫助受洪災影響的公民。該國只有約10%的人口擁有公民身份。

世界天氣歸因聯盟發佈的一項對迪拜暴風雨的分析發現,降雨量可能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太平洋天氣模式,導致東太平洋海洋溫度升高,可能影響整個全球的乾旱和降雨模式。

厄爾尼諾現象

巴西國家氣象研究所表示,當前的厄爾尼諾現象始於2023年,目前正在緩慢減弱,不過它仍在產生影響,這也是上週巴西南部出現極端降雨的部分原因。

該研究所的報告稱,從歷史上看,乾旱的阿拉伯半島在厄爾尼諾年份比非厄爾尼諾年份會有更多的強降雨。

據肯尼亞和紅十字會當局稱,非洲之角已經經歷了數年的乾旱,而肯尼亞的洪災已經造成16.5萬多人流離失所,其中包括乘坐直升機和船隻從19個遊獵營地撤離的遊客和工作人員,這些營地是在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塔萊克河氾濫時被淹沒的。

帝國理工學院的基穆塔伊說,多年乾旱之後的極端和長時間降雨,使得土壤和植被難以吸收雨水。

基穆塔伊說:“極端情況頻繁交替,所以生態系統真的沒有時間恢復並回到自適應狀態。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就會變成一個脆弱的系統。”

對農業的直接影響也很大。在多雨的不列顛羣島,去年冬天是有記錄以來雨水最多的冬天之一。在播種季節中期,雨水淹沒了農民的田地,威脅到收成。農會說,多雨的天氣加上寒冷,也推遲了放牧的時間,這意味着爲來年冬天儲備的飼料就要耗盡了。全國農民協會的發言人邁克·托馬斯說:“直到4月底,這種情況一直沒有改變。隨着能源和飼料成本的上漲,這就像一場完美風暴。”鑑於這種天氣條件,該組織要求零售商在作物規格要求和合同義務方面靈活處理。

達特茅斯學院地理學副教授賈斯汀·曼金說,在像迪拜這樣的雨水無法滲入地下的城市地區,或者在植被被砍伐來獲取食物或燃料的農村地區,雨水造成的破壞可能更嚴重。

曼金說:“陸地表面能吸收的水量是有限的,建築環境影響了降水排泄的渠道,結果形成洪水,給人們帶來了危險。無論是澳大利亞東部、迪拜還是東亞,你談論的所有這些地區都是如此。”

澳大利亞氣象局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的強降雨襲擊了澳大利亞,是該國有記錄以來雨水第三多的3月,降雨量比長期平均水平高出約86%。當月,一場熱帶氣旋襲擊了該國偏遠的北部地區,導致當局因洪水關閉道路,礦業公司暫停運營。

“南方32”礦業公司表示,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附近一個島嶼上的錳礦場,暴風雨帶來的洪水淹沒了礦坑,損壞了一座運輸公路橋,以及碼頭和港口基礎設施。這家礦業公司說,該島降雨刷新了紀錄。(編譯/劉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