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徐福東渡成日本天皇?──未酬邦國中興之82(朱偉嶽)

琅琊臺上的秦始皇石雕左手遠指,似是尋找徐福的蹤影。(攝影/記者林品如)

在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爭戰頻繁,人民多生活在離亂或徵役之中。其中有些知識份子,或爲躲避戰亂,或爲追求理想,但求避世而不求聞達。史載有一位名叫鬼谷子者,可能真有其人,也可能是當時一羣類似於今智庫學者的智庫名號,說鬼谷子有兵家六韜三略之能,又擅於外交家縱橫捭闔之術,更兼具陰陽術士的神算。傳說鬼谷子的弟子有龐涓、孫臏、蘇秦、張儀諸位,而一名叫徐福的人,字君房,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是當時著名方士,是鬼谷子的關門弟子。其人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帶民衆中名望甚高。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就在這第一次巡海之時,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有神仙居住。秦始皇或有了海市蜃樓的經驗,對徐福之說,信以爲真,同意支助徐福入次尋仙山仙藥。中間的故事不是很清楚,縱有不少記載但敘述並不一致,徐福之有其人有其事定是真的,否則何以會冒出個徐福其人。徐福可能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就他習知的海域作過探險航行,但徐福並沒找到仙山或仙藥。

秦始皇呢,無論治國、征伐或出巡,虛耗的精神體力,必倍於常人。故他不過40歲出頭,就會想到長生不老求仙,或可說明這位始皇帝,雖仍青壯之年,或覺體力日衰,來日不多了。何況這些出巡,可不是現代之觀光旅行,其舟車勞頓不說,如前文所述常有「逢大風」、遇「水波惡」、甚至「風雨暴至,休於樹下」等記載。不僅此也,公元前218年第二次海巡,始皇帝車隊路經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境),韓國貴族張良,就是後來助劉邦滅秦、滅楚的那位志士,攜力士持大鐵錘伏擊始皇帝,卻誤中副車,始皇帝雖大難不死,但難免在荊軻刺秦王之後,再次嚇出一身冷汗。

始皇帝看徐福沒有音訊,在公元前215年第三次東巡海上時,始皇帝44歲,另找燕人方土盧生入海探仙人,當然和徐福一樣不得音訊而歸。除了想長生不老,公元前214年,命將軍蒙恬發兵30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44個縣,並命將燕、趙等長城連成一片,並加長爲萬里長城。始皇帝爲加強對北方軍需民食的補給,乃以琅琊地區即今山東、江蘇沿海作爲海轉運中心,把南方物資經海運後入古黃河河道運至北方,解決北方軍需民食的問題。對嶺南地區,則把接通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的運河靈渠完工。

在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最後一次出巡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發生了3件事情,都給秦始皇造成不小心理上的陰影。

第一件是「熒惑守心」。古之「熒惑」,是指今之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爲「熒惑」,東西方星象家不約而同的將之看成戰爭、死亡的代表,是一顆不祥之星。「熒惑守心」就是土星、火星和天蠍座中最亮恆星「心宿二」,三者依次連成一條直線,古人將之看成火星侵入心宿,故對上天的代表人帝王,是直接警示。

接着「熒惑守心」之後,有一顆流星墜到東郡(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是以前魏國的地域。落到地上就成爲隕石,有人在上面刻「始皇帝死而地分」7個字。官府派人挨戶追查,但沒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隕石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並銷燬了那塊隕石,但也使始皇帝心中忐忑不安。

第三件事爲這一年秋天,使者路過華陰平舒道(陝西省東部渭河下游)時,有一人持玉璧突然冒出,對使者自稱是水神滈池君,聲稱「今年祖龍死」,隨即留下玉璧後不知所終。秦始皇雖然不相信水神現身的怪事,但一看這塊玉璧,卻真是8年前巡遊時的沈璧。沈璧,是古代盟誓或祭祀時把玉璧沉於河的儀式,沈璧竟然再現,並稱「今年祖龍死」事,始皇帝心中能舒坦嗎?

於是,秦始皇占卜,卦象顯示只有出遊纔是吉祥徵兆;史載「始皇卜之,卦得遊徙吉」。於是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開始了他第五次海巡,這也是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從史載故事觀測,此次秦始皇的東巡,他的心理狀態及健康情況,都不理想,此由他出巡半年之後辭世於半途可知。始皇帝爲何要冒險執意出巡,除了軍國大事,安撫國內臣民之外,更多的應該是想找到仙人仙藥繼續健康地活下去。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在丞相李斯、中央政府內務正卿蒙毅、宮門守衛宦官兼璽印管理官趙高、次子胡亥等人的陪同下,作第五次東巡;太子扶蘇及大將蒙恬留守咸陽。首先從首都咸陽到湖北雲夢,祭祀上古虞舜,然後坐舟師旗艦順長江而下,過南京後,轉浙江錢唐,上會稽山祭拜大禹。後從蘇州入海,沿着海岸北上,至今山東臨沂(琅琊)。正好徐福在該處,當然要找徐福問一問仙山仙藥的事。徐福說他曾走東南方到蓬萊,與海神對話,海神索要禮物等事,但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

始皇帝何等人物,對徐福之說,將信將疑。但奇妙的是當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個夢,夢中秦始皇與海神大戰,而海神形狀像人。於是,秦始皇就招來隨行博士相問,博士解夢說:「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爲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於是,急於求仙取藥的秦始皇,相信了徐福大魚蛟龍擋路之說,隨即下令水師,準備捕殺軍械,在海上獵殺惡神的代表大魚蛟龍。

秦始皇再乘舟師旗艦出海,從臨沂北上到威海一帶,沒有見到大魚蛟龍。到了煙臺附近之後,果然遇見巨魚,舟師上勇士們絕不含糊,當着始皇帝之面,射殺巨魚一條;當然,這很可能是一條正升出海面噴水休息的座頭鯨啦。這海上的攔路惡神去除了,始皇帝乃命徐福率3千童男童女、谷種,並有百工隨行出海找三仙山去了。徐福的話,可能是對秦始皇編造的託辭,但也可能是這位方士的信仰。

後來的記載稱徐福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止王不來」,停下來自立爲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濾紙的方法,和神州大陸拜拜了。有人說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待考,有點可能而已。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