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被課綱遺忘的第一位臺籍國軍上將(莊秉漢)

鄒洪將軍,新竹縣芎林鄉的客家人,他遠從日據臺灣奔赴大陸,矢志從軍抗戰報國,是第一位晉授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的臺灣人。(圖文:莊秉漢)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國最艱苦也是最光榮的年代,抗戰期間,臺灣人民雖然被日本殖民統治,仍有許多臺籍菁英志士前仆後繼投身戰線。其中,尤以出生新竹客家莊的青年鄒洪,千里迢迢從日據臺灣奔赴故國河山,矢志從軍報國,在長沙大捷、粵桂戰區留下不朽勳章,可惜英年早逝,但他卻是近代史上第一位升到陸軍二級上將的臺灣人。

鄒洪(1897年-1945年),字若虛,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人,客家人,出生於臺灣割讓日本的第3年,當時臺灣民衆心向中國,鄒洪的父親鄒石生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參加過抗日義軍,但最終孤立無援、無以爲繼,自此退隱農作,不過,鄒石生身教言教子女們「毋忘國恥」,講述岳飛、文天祥、鄭成功等民族英雄故事,讓鄒洪自小就富有民族意識,萌生反異族殖民統治思維。

鄒洪有位兄長鄒薌谿,年長鄒洪9歲,在日本大阪工業專門學校求學,在回臺灣探望父母之際,發現他這位四弟鄒洪資質聰穎過人,向家人力薦鄒洪跟他一同到日本讀書,於是鄒洪在竹東國民學校畢業後,轉赴日本求學,這也讓鄒洪奠定日文基礎,不過,鄒洪終究厭惡日本對臺灣留學生那份殖民者的高傲心態,他再潛赴上海,就讀江蘇省第五中學,由於時值中華民國創建,軍閥割據政局動盪,鄒洪22歲那年決定投筆從戎,考進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與陳誠、羅卓英、古鼎華、周至柔等一起當同期同學,畢業後隨即展開國民革命的軍旅生涯。

鄒洪從陸軍第二師基層的排長、連長做起,1924年出任第四師參謀,參加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統一,在長衡、南溥、武漢、邸城、臨穎等諸戰役屢建奇功,展現他的卓越軍事才能,依序擢升爲營長、團附、團長、參謀長。1939年10月,時值抗戰初期,鄒洪擔任新編第二軍軍長,守備廣東省西江、北江、英德、翁源等地抵禦敵寇。又在廣東省蘆苞、四邑之役大挫日軍,以劣勢軍事裝備,收復英德、清遠,守住幾百裡防線,蔣中正特頒「堅苦卓絕」獎牌肯定鄒洪。

1932年臺籍將領鄒洪擔任四三師副師長驍勇善戰,蔣中正發電文給陳誠請鄒洪來南京會晤。(圖片來源:國史館/圖文:莊秉漢)

1941年2月5日。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準備赴海南島就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因飛機引擎發生故障,折返珠江口西岸途中,被廣東遊擊部隊以密集機槍火力掃射。大角岑生座機在槍林彈雨中墜落黃楊山,當場喪命。鄒洪從飛機殘骸搜出日軍的機密文件,因爲他年少時在日本求學好幾年,對於日文熟悉,鄒洪從機密文件中判讀日本預計大舉南進,將全面發動太平洋戰爭。

鄒洪將此機密情報上呈軍委會,國民政府轉給美國,可惜,美國政府當時認爲中華民國沒有能力蒐集高階軍事情報,所以對國民政府提供的情報不當一回事,萬萬沒想到,1941年12月7日發生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美方損失慘重,經過慘痛教訓後,美國對我國政府提供的軍事情報,才改變輕蔑態度、另眼相待。

1941年9月底,日本阿南惟幾第十一軍,想要打通粵漢鐵路之南北走廊,急攻長沙,鄒洪軍長奉第九戰區薛嶽上將(鄒洪的保定軍校學長)之令馳援友軍,率軍部自廣東北上湖南,與敵軍大戰於株州,果然所向披靡擊潰日本第三師團,立下戰功,此次勝利史稱「第二次長沙大捷」,鄒洪便留守兼任長沙警備司令,他料敵會再犯長沙,積極構築防禦工事,不到一個月完成戰守工事,日軍果然進犯長沙,被國軍大破痛殲,是爲「第三次長沙大捷」,這三次長沙大捷,致勝的關鍵之一在於堅強的工事,國軍陣地屹然不動,敵軍攻勢受挫,敵軍被國軍包圍之時。又無法突圍,終成甕中的鱉,而長沙堅強的工事都是經過鄒洪軍長籌劃所部之努力。

「長沙三次大捷」對艱苦抗戰的國人無比鼓舞振奮,蔣中正委員長親自到湖南衡山召開軍事會議,嘉勉會戰有功將領,蔣委員長見到鄒洪軍長,對這位臺籍將領頻頻稱許,關心他新竹家鄉家人的情況,其實,這不是蔣中正第一次和鄒洪會面,早在1932年鄒洪擔任四三師副師長時驍勇善戰,蔣即發電文要鄒洪來南京會晤,可見蔣近十年間對鄒洪栽培器重,此次長沙大捷,認爲他足堪重任,擢升鄒洪爲第35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頒授四等雲麾勳章。抗戰時期,集團軍是相當高的軍事編制單位,下轄軍團、軍、甚至直轄獨立師,鄒洪將軍能榮任集團軍副總司令,這是他畢生軍旅生涯莫大的殊榮,也是八年抗戰唯一一位臺灣人的陸軍中將。

1945年1月,鄒洪任命爲粵桂邊區總指揮,駐防位處於窮山萬嶺之中,糧餉缺乏,地勢環境格外艱難,但仍與官兵同甘共苦,士氣高昂,在韶關之戰,設重兵伏擊,激戰三晝夜,日軍傷亡慘重敗走,這時是抗戰後期,同盟國在歐洲勝局已定,日軍在亞洲戰場不過強弩之末,仍做困獸之鬥,日軍不死心,又意圖攻佔廣東曲江流域,此時烽火漫天,人心震動,當地居民流離失所,鄒洪將軍下令部隊緊急安置流民,提供收容救濟,穩定地方金融秩序,鄒洪仁義之師馳援得宜,有如三國演義曹操領兵南下,劉備帶領十幾萬名老百姓向江陵撤走,不肯遺棄民衆。戰後曲江人民誇讚鄒洪比喻成當今劉備,深獲民衆擁戴與敬重。

鄒洪將軍20餘年戎馬倥傯,導致積勞成疾,鄒洪病危之時,仍心心念念廣東戰局與民衆安危,勉勵部屬一心一德,共濟艱危,撐過抗戰最後關頭,他卻從未談及家事,治軍操守清廉,同僚對鄒洪將軍的一言一行,深感三國諸葛孔明在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風範,1945年4月16日不幸驟逝,享年49歲,後葬於廣東省陽山縣城郊。同年8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晉他爲陸軍二級上將軍銜,可惜一代臺籍名將未能親眼目睹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光復之日,費志而終。

1954年5月,蔣中正總統在新竹中山公園(今爲新竹市動物園,後來經鄒氏宗親授意遷於新竹孔廟旁公園現址)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親頒「忠勇聿昭」挽辭,並由考試院副院長賈景德先生題字碑,鄒洪的保定軍校兩位同期同學,一位是陳誠副總統題「勳勞永念」,另一位同學羅卓英上將撰述生平,可謂對鄒洪備極榮耀,一代臺籍名將忠靈終得魂歸家鄉故土。

1954年5月,蔣中正總統在新竹中山公園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一代臺籍名將忠靈終得魂歸家鄉故土。(圖文:莊秉漢)

有學者說,如果鄒洪上將多活幾年,以蔣中正對鄒洪的信任程度,臺灣光復後的首位臺灣行政長官不會是陳儀,應該會派任鄒洪將軍,因爲鄒洪的臺灣人背景,二二八事件就不可能會發生,但這也是「事後諸葛」的說法。

只是很可惜,現今教育部爲全面貫徹民進黨政府意志,大張旗鼓去中國化,在國中小學歷史課綱中徹底淡化中國大陸史的影響,教材上切斷中國大陸與臺灣的情感連結,自然不會有太多臺灣人認識鄒洪將軍,甚至鄒洪上將的新竹芎林老家,現在僅是身處山間幽徑的鄒氏宗祠,幾乎沒有得到地方政府任何資源宣傳,不見建立鄉土教育中心,讓學生來學習他的保家衛國情操。

鄒洪上將故居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現已修繕整建爲鄒氏宗祠。(圖文:莊秉漢)

鄒洪上將故居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現已修繕整建爲鄒氏宗祠。(圖文:莊秉漢)

不過,鄒洪將軍確實是臺灣人投身國軍對日抗戰的表率,帶兵打戰絲毫不遜於黃埔將領,歷史應該要記住鄒洪將軍,因爲二戰時期,臺灣人除了被大日本帝國招募、徵召充任日籍臺灣軍伕外,還有像鄒洪這等臺灣青年人,反其道而行,選擇越過黑水溝,奔赴大陸唐山,爲自己的故國、爲了自己的信仰不惜捨命奮戰。

(作者爲臉書「我的抗戰」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