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談信用)台州:市場憑信而立 城市因誠而美

新華社杭州7月19日電(記者王俊祿)“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台州,既有“和合文化”積澱下的誠信基因,又深諳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近年來,台州厚植信用土壤,以誠信經營培樹“信用台州”形象,以工匠精神鑄就“製造台州”品牌,以小微金改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被列爲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市場憑信而立,城市因誠而美”。日前,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台州信用建設的經驗體會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縱論千年“誠信台州”:根植商貿傳統,源自“和合”精神,勃發市場經濟

記者:台州是一座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台州企業家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不少精誠爲本、守信經營的佳話。近年來,我們報道了不少台州民間“最美人物”的誠信故事;您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誠信是台州這座城市的靈魂。對臺州來說,爲什麼如此重視信用建設?“誠信台州”有什麼樣的區域特徵?

張兵:台州的誠信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它植根於商貿傳統,源自於“和合”精神,勃發於當代市場經濟,表現爲“以人爲本、以和爲貴、義利兼顧、誠信爲先”,是地方傳統文化和市場經濟信用文化深度融合的產物。

誠信台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源可追溯到天台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台州也是我國商貿市場先發地區,台州商人自古以來崇尚“誠信之德”的商道思想,傳統商貿文化精髓也始終凸顯出“誠信真善、義利並舉”的內涵,處處體現“以誠待人,以信待物”的經商理念。應該說,傳統商貿精神是台州誠信文化的優良基因和肥厚土壤。

誠信台州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台州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發祥地,上世紀80年代初,股份合作企業在臺州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股份合作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契約經濟,誠信是必然要求,股東與股東之間需要把誠信作爲共同的心理認同,這就催生了既傳承商貿文化誠信理念,又具備現代經濟誠信觀的誠信體系。

誠信台州具有突出的民本特色。台州經濟以民營經濟爲主,民營經濟是信用經濟,其交易方式、交易工具和交易行爲,無不體現和依賴信用。誠信已成爲出資者、經營者和生產者高效合作的紐帶,以誠信爲核心的企業文化,已成爲台州廣大民營企業的普遍共識和共同遵循。

一直以來,台州市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把信用作爲城市最響亮的品牌和最核心的競爭力來打造,着力把誠信融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就是信用危機。因此,我們依託國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和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兩個國家級試點,打造“信用台州”,使信用環境持續優化,誠信理念深入人心,爲台州誠信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橫看區域“信用生態”:搭建跨行業信息平臺,共守誠信則百業俱興

記者:有一些現象值得關注。比如,在部分地區受困於金融危機時,台州總體波瀾不驚,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相關做法還被上升爲國家戰略。去年國家信息中心公佈的《城市信用監測月報》顯示,台州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100多個人均GDP爲5000—10000美元規模的城市中位列第三。最近的7月11日,台州大元泵業上市,台州以上市公司總數48家居A股上市數量全國地級市第四,資本市場的“台州板塊”引人注目。這些現象背後有沒有內在聯繫

張兵:這些現象是有內在聯繫的。我們認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信用是維持良好發展環境的穩定器。正是台州優越的金融信用環境有效化解了社會金融風險,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而促進了台州企業和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

台州長期致力於打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以金融信用環境的有效改善力促社會信用環境的整體提升。2015年12月獲批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台州牢牢抓住信用建設這一核心,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實現了小微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台州信用綜合指數居全國地級市第三。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台州兩項創新舉措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一是通過設立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整合政府15個部門81大類1100多細項,覆蓋53萬家市場主體的7500萬條信息,信用信息查詢成爲台州所有銀行貸前調查、貸中審批和貸後管理的必經環節,有效破解了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形成了“信用好—易貸款—更重信用”的良性循環。

二是通過設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爲成長型、科創型而又缺乏資產質押和擔保資源的小微企業提供150億元的增信擔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擔保鏈的“魔咒”,較好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效防控區域性“兩鏈風險”,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今年6月末,台州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爲1.23%,是浙江最低的城市之一,關注類貸款佔比僅爲1.35%,明顯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而信用貸款比例則高達15.2%。

在打造優良金融信用環境的基礎上,我們順勢而爲,引導企業深入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着力破解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問題。通過出臺專門政策性意見,鼓勵支持企業股改上市,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推進資本市場“台州板塊”不斷髮展壯大。2016年完成直接融資480.37億元,直接融資規模首超貸款增量。

劍指重重“部門壁壘”,打破“信息煙囪”,實現共建共享

記者:過去一段時期,“奇葩證明”屢遭曝光,“辦事難”飽受詬病。其中有部分公職人員“故意刁難”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爲各服務部門缺乏溝通、信息閉塞。對破解部門信息壁壘等難題,台州有沒有找到辦法?

張兵:對於打破信息孤島,推進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應用,台州有豐富的實踐基礎和成果。早在2014年,我們就建成運行了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目前平臺已採集各領域近7500萬條信用信息,開設查詢用戶2223個,日均查詢5500次,累計查詢量達357萬次。

爲打破信息孤島,首先是統一部門思想認識。信息共享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大局所需,對部門自身系統業務管理也有好處。我們強調,政府的部門都是公共財政供養的,部門在工作中產生的信息,毫無疑問屬於政府,必需服從大局工作需,而不能爲部門所獨有。通過多年努力,台州各級部門在政務數據集成共享上已形成共識,積極主動破解數據共享難題,全市建立了高效的數據交換網絡。

其次,打破信息孤島,關鍵是讓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跑起來、轉起來。一方面,該平臺解決了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爲銀行徵信帶來很大方便,另一方面,給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帶來很大約束。台州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從最初的服務金融機構爲主,逐漸拓展至信保、稅務、外貿等各領域的應用,功能也從原先的信息查詢爲主,增設了信用評分、診斷預警等。此外,我們通過強有力的督查,推動部門信息數據實現共享。

目前,我市正以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爲引領,着力構建以公共信用信息爲基礎的信用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定位於服務社會公衆、政府機關和信用市場,將於9月份上線運行。平臺將歸集省、市、縣三級信用信息,建設全市信用大數據存儲中心,實現政務雲、企業雲、社會雲全覆蓋,推進信用大數據在行政審批、城市管理、環境治理、教育衛生、交通旅遊等領域的全面應用。以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爲例,平臺與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業務實現無縫對接,企業的基本信息、榮譽信息、許可信息、處罰信息等各類信用信息都展示在一張表上,企業辦事就可以省去很多繁瑣的手續,真正享受到數據共享的便利和實惠。

在信用建設過程中,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讓信用成爲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和生產力。以台州進出口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爲例,通過政府引導培育,企業參與實施,目前全市已培育1430多家規範進出口行爲達標企業、1140多家海關認證企業和一大批檢驗檢疫、國稅、外匯管理高信用等級企業,樹立了進出口企業誠信典範,在全國打造了誠信體系建設“台州模式”,極大提升了台州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度和羣體形象。

激勵約束“各表一枝”:守信者收穫“誠信紅利”,失信者受到“精準懲戒

記者:從正向激勵和懲戒約束兩個方向來看,台州如何將城市信用品牌轉化爲守信市民的“獲得感”和“誠信紅利”,讓惡意失信者寸步難行?未來臺州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張兵: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工作是信用建設的最主要抓手,我們按照“三步走”的方法建立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

第一步,出臺“一個辦法”。市政府在2014年就出臺實施《台州市企業信用聯合獎懲實施辦法》,作爲開展正向激勵和懲戒約束的一個基本依據。

第二步,編制“兩個清單”。一是《台州市信用“紅黑名單”目錄清單》,現已編制完畢,梳理了全市18項守信“紅名單”和36項失信“黑名單”,明確獎懲實施對象。二是《台州市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實施清單》,即將編制完成,對國家層面已經簽署的23個聯合獎懲備忘錄進行梳理、細化,是聯合獎懲工作的“操作手冊”。

第三步,實施地方信用立法。在《浙江省社會信用條例》框架下,編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法規,爲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通過以上步驟逐步建立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使守信的市民和企業在辦事時享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上門”的便利、在接受公共服務時花費最少的費用、在創業時獲得更多的補貼、在銀行貸款時得到最低的優惠利率,真正讓守信的市民成爲台州最具“獲得感”的羣體,讓守信的企業最大程度享受“誠信紅利”。

下一步,台州將重點實施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程、進出口企業守法誠信體系示範工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信用大數據建設工程,全力打造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樣板區,創建全國進出口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示範區,建設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創新先行區,做強多個地方特色明顯、示範效益顯著的專項領域誠信工作,打造“信用台州”特色品牌。

(原標題:(市長談信用)台州:市場憑信而立 城市因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