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就掉牙?孕媽咪一口爛牙 也易讓嬰兒齲齒、早產

▲懷孕婦女在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口腔容易受感染並影響胎兒健康。(圖/記者張暐珩翻攝)

記者張暐珩/臺北報導

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因孕婦在懷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偏好酸性食物且常反胃吐酸水,口腔因此增生許多細菌,多數媽咪們又怕照X光藥物或是打針會影響胎兒,因此選擇隱忍拒就醫,造成牙齦浮動疼痛,現在全民健保於104年增加了「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等3項治療,讓媽咪牙齒好,寶寶也長得好!

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比起牙齒健康的孕婦,患有牙周病的孕婦除了影響自身健康外,生下的寶寶還多了3倍早產機率體重過輕的可能性也增加2倍,也容易對胎兒形成垂直感染的風險,導致新生兒易罹患齲齒口腔疾病

▲孕婦如蛀牙牙齦炎或牙周病,新生兒早產、罹患齲齒機率增高。(圖/記者張暐珩翻攝)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牙周統合計劃召集人林世榮牙醫師指出,媽媽們懷孕期間內分泌改變,又喜歡吃酸性食物造成反胃吐酸水,口腔狀態因此改變,若未能徹底保持口腔清潔,會累積大量牙菌斑,容易罹患蛀牙和牙齦炎;另外,孕婦如果在懷孕前的口腔狀況就就不佳,懷孕期間恐將更嚴重,容易造成牙周病產生,他強調「最好的牙齒其實就是媽媽給的牙齒」,千萬不要因爲自我感覺良好就忽視治療。

因此健保署繼99年的牙周病統合照護計劃後,104年更規劃2.275億元預算,新增「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牙周病支持性治療」和「特定牙周保存治療」及等3項健保給付項目,讓牙周病的照護「沒有漏洞」,協助民衆保存自然牙、擁有良好的口腔健康;懷孕婦女除了一般每6個月健保給付1次的口腔照護外,還多了一次3個月後就可清除牙結石的服務和加強教育,強化妊娠期間口腔衛生和牙周疾病的追蹤和控制,守護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健保署醫管副組長李純馥表示,今年準媽媽將多一次牙結石清除服務。(圖/記者張暐珩攝)

孕婦產前檢查分爲以下階段

第一期(16周)第二期(20-28周)第三期(32周)第四期(生產滿月之後)

孕媽咪的口腔衛生保健注意事項

1、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餐後和睡前潔牙、搭配牙線)2、定期口腔檢查(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3、節制攝取甜食含糖飲料4、均衡健康飲食5、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一天刷牙至少2次6、孕吐後可使用小蘇打水漱口(1杯水+1茶匙蘇打粉)7 、口腔出現症狀,請儘速就醫8、懷孕期間持健保卡牙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檢查及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