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破洞兩週未癒合 小心恐癌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頭頸部人體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與人相處的第一印象,口腔若有腫瘤生長,將明顯影響基本生活機能,包括咀嚼、說話、吞嚥等不便,晚期口腔腫瘤也可能影響頭頸部外觀臺北榮民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戴世光表示,口腔若有不正常的腫塊或超過2周未痊癒的傷口,就需至醫院檢查是否爲癌細胞生長,以便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腫瘤進展而增加治療難度。若口腔發現紅、白色斑,也可能爲癌前病變,必須及早診斷並定期追蹤。戴醫師進一步表示,舌癌國內口腔癌發生比例最高的部位之一,舌頭不僅負責咀嚼、吞嚥、說話,也是味覺器官之一,若太晚治療,則會導致上述功能障礙

▲舌頭破洞兩週未癒合 恐爲癌變(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盤據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四位,由此可見,口腔癌的預防及治療不容忽視。頭頸部的癌症中,以口腔癌發生的比例最高,引發口腔癌的主因爲不當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喝酒及嚼檳榔。戴世光醫師表示,口腔癌早期治療其存活率可達85~90%,若到晚期治療則存活率下降到僅50%左右,無法控制的口腔癌病兆將形成無法癒合的傷口、不僅會有發炎出血的現象,伴隨的組織壞死還會散發臭味,使病患失去生活品質。

戴醫師說明,口腔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爲主,以舌癌爲例,因血液供應豐富,手術須反覆處理出血的問題,傳統手術使用高溫電燒綁線方式來止血;隨着醫療科技進步新式手術器械可以減少電燒及綁線的使用,例如超音波手術刀利用超音波震動原理封閉血管,周邊組織熱傷害可以降低,而且止血效果比傳統電燒更好,對於血管豐富的口腔癌手術,可以因爲出血狀況的減少而手術時間大大縮短,醫師可以有好的手術視野更專注於手術切除範圍的掌握,不過此類新式手術器械需患者自費選擇使用。

統計資料顯示,臺灣罹患口腔癌的患者,其平均年齡在50-55歲之間,大多原本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若因口腔癌影響健康,對於家庭與社會衝擊不可小覷。因此,醫師提醒民衆,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若有抽菸、飲酒及嚼檳榔等嗜好,應儘早戒除,若發現口腔內有不正常白斑紅斑,或無法癒合的傷口,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此外,國民健康署提倡的癌症篩檢包括免費口腔癌篩檢,對於有抽菸及嚼檳榔嗜好民衆可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